约翰·麦克阿瑟 耶稣给门徒洗脚只是一个象征,他所代表的中心意义就是爱必须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耶稣的榜样在于以爱为旗的谦卑事奉方式。 那天晚些时候,耶稣告诉其他十一位门徒:“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耶稣怎样爱他们?耶稣给他们洗脚。在他们争论谁为大时,耶稣以谦卑的爱服事他们。 大多数领导者很难弯腰为他们的属下洗脚,这就是耶稣向门徒所显示的独特的领导方式,耶稣吩咐他们要照着行。耶稣也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告诉门徒,彼此相爱才是主的真正门徒的标志。 彼得有学到了吗?当然学到了。爱成了彼得教导中的主要内容。在彼得前书4:8里,彼得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经文里翻译为“切实”这个字的希腊文单词”ἐκτενῆ”字面意义是延续到极限。彼得要我们尽最大可能地爱,他说到的爱不是指我们的感觉,也不是指爱那些天性可爱的人,而是对别人的失败和软弱的包容接纳:“爱能遮掩许多的罪”。这是一种洗去弟兄脚上污秽的爱,是彼得从耶稣为门徒洗脚中学到的爱的功课。 另一个彼得必须具备的性格特质是同情心。当耶稣警告彼得会不认耶稣时说,“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路22:33)。麦子常通过扬场的方式与谷壳分开——在强风中扬起麦子将它与谷壳分离,谷壳被风吹走,麦子则落在麦堆里,从而得到纯粹的麦子。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24)
约翰·麦克阿瑟 彼得说话总是很绝对,“我却永不跌倒”(太26:33)!在彼得没有灰色地带,不是白,就是黑。 耶稣回答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主耶稣在这里当然是指着灵里的洁净讲的,不是字面意义上与门徒的团契关系,而是罪得洁净。这就是这种卑微的洗脚行为所要象征的属灵实际。 (第 10 节经文可以证明他所说的是属灵的洁净,当时他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刚给门徒们洗了脚,所以从物质的身体上来说,应该已经洁净了,但是约翰在11节补充说,“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在这儿说的是犹大将要卖主,所以经文中的不洁净是指着灵里的光景说的)。 彼得的回答是典型的全无遮拦:“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约13:9)。这里又可以看出,对彼得来说没有中间路线,要么是,要么不是。主则确定地告诉彼得,他“全身就干净了”。(主在这里仍然是指属灵上的洁净——罪得洁净且得赦免)彼得所需要的仅仅是洗脚。 换句话说,彼得已经完全因信称义了。彼得所需要的宽恕和洁净,不是人们从末日审判者那里寻求的那种总的赦免——就好像他曾寻求的。现在彼得来到神的面前,就像任何孩子来到父母跟前,为他某次的错误行为寻求父亲的恩典和宽恕。 这是彼得所需要的某种洁净,也是耶稣在路加福音11章主在教导所有信徒日常的祷告中提到的(路加福音11:4)的那种赦免(“赦免我们的罪”),这是洗脚所关联的赦免。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23)
约翰·麦克阿瑟 耶稣说,“若有人愿意做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可9:35)。主自己以爱事奉的领导能力一直是门徒的榜样,但是没有比他被卖的那一夜在马可楼所立下的榜样更使人难忘。 那晚,耶稣和门徒在耶路撒冷所借之屋守逾越节。那天的宴席总共延续了四、五个小时。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人们逾越节晚宴会用低矮的桌子而没有椅子,人们围着桌子席地斜倚,换句话说,这人的头靠近那人的腿。由于当时的路不是泥泞不堪就是尘土飞扬,所以习俗就是一进门就席,就得洗脚。这洗脚原本是仆人的活,由他们替客人洗脚。这种工作是由地位最低的人做的。忽略安排仆人给客人洗脚是一件不礼貌的事情(路7:44)。 由于是借来的房子,显然没有给客人洗脚作任何安排。门徒们看来这不合礼仪的事已经有思想准备,所以也准备好不洗脚而立即就餐。然而这时主耶稣站了起来,正如圣经所写的那样。“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约13:4-5)。 耶稣自己——他们称之为主的人——取了最低等仆人的形象给他的门徒洗臭脚。根据路加福音描写,就在这个时候,门徒正在喋喋不休地争论谁在他们中间为大(路22:24)。他们感兴趣的就是地位升高,耶稣却做他们谁都不愿做的事,给他们上了谦卑和爱人的一课。 他们中大多数人也许还没有反应过来,所以默不作声。但到西门的时候,他却满腹狐疑地问道:“主啊,你洗我的脚吗?”(约13:6)他话语的意思是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事吗?这就是彼得的大胆鲁莽之处,他说话毫无遮拦,不经大脑,甚至进一步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约13:8)!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22)
约翰·麦克阿瑟 我们可以读到很多的关于彼得自信满满的经文,遇到问题几乎都是他第一个跳出来回答,也总是他第一个采取行动,如跳下船去,在水面行走。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此,就是当耶稣已经告诉门徒,他们将会分散离他而去,而彼得却作出夸大其词的承诺。 耶稣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太26:31)。但是,彼得却充满自信地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 (33节)。他还加了一句:“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33)! 事情的发生,当然正像平时那样,耶稣是对的,彼得否认主不止一次,而是像耶稣警告他的那样多次。彼得后来因三次否认基督而感到的羞耻程度因起先的夸口而益发地大。 只是主利用所有这些机会来造就彼得的谦卑,正如他在彼得前书中所写的那样,“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彼前5:5-6)。他特别告诫教会领袖,“也不是辖制(主)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彼前5:3)。谦卑成为彼得生活,信息和领导风格的美德之一。 彼得还学会了爱。真正的属灵领导意味着彼此相爱,这是所有的门徒都要努力学习的。 真正的领导者是服务的人,而不是要求被服务的人。 对于那些靠着天生领导能力的人,这也是很难学习的功课。他们最终总是视众人为达到目的手段。他们通常更多地是目标为导向,而非以人为根本。因此他们只是利用人来达到目标。彼得和其余的门徒要学习的则是根植于爱人和事奉人的领导能力。真正的领袖应当是爱并且服事他们所领导的人。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21)
约翰·麦克阿瑟 彼得同样有这类情绪管理的问题。使他能成为领导者的积极、果断、主动的性格也同时伴随头脑发热。这种人对一些没有异象,循规蹈矩的人常常失去耐心,很容易被一些阻碍他成功的人惹怒,他要成为一个好的领袖,必须学习节制容忍。 主经常在彼得耳旁向他吹风,教他克制。 这就是彼得在说话或仓促行事时首当其冲受到如此多责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不断地教导他重新学习。 在主耶稣被捕的园子里彼得因缺少节制向玛勒古举刀一事是很好的课堂范例。即使周围有上百名全副武装罗马士兵也置若罔闻,只顾逞一时之勇。幸而玛勒古只是被削去耳朵而没有失去性命,而且马上得到主的救治,主为此严厉申斥了彼得。 主的申斥一定使彼得难以接受,尤其是当着仇敌的面。但是彼得一定在那一夜学到很多功课。以后,他写道,“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赛53:9)。’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前2:21-23)。 写这段经文的彼得与那个举刀砍杀的年轻人简直判若两人!彼得学到了节制的功课。 彼得还学习了谦卑。领导者常常被骄傲的罪所诱惑。 事实上,领导力最令人困扰的罪可能是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当人们跟随你的带领,常常称赞你,高看你尊崇你,这时你很容易跌入骄傲的罪中。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20)
约翰·麦克阿瑟 彼得很好地学习了这个功课。多年后,彼得写道,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注:或作“阴毒”),总要作神的仆人。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 彼前2:13-18 这也是彼得从基督那里学到的功课,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相反,把自己视为主的奴仆。你们是天国的国民,你们是寄居地上,但为着主的缘故,你们要服从地上掌权者的权柄。你首先是基督国度的臣民,在地上只是一个外人和朝圣者。 尽管如此,为了避免冒犯,要尊重地上的君王,尊重所有的人。这是神的旨意,通过顺服,你会让不敬虔之人无言以对。 我们要注意到写上述这段话的人年轻时候曾经用刀削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也是为耶稣要不要纳税而左右为难的人,但是现在他学会了顺服,这对于一个靠自己本性来领导的人,实在是一个不容易学的功课。彼得天性向往成为有力而又进取性强的支配者,并且抵制任何顺服的想法。 但耶稣教导他即使认为自己有充分拒绝的理由,也要甘心情愿地顺服。 彼得学到的第二个性格品质是克制。 大多数具有天生领导能力的人在克制方面并不会自然生成。自我控制,纪律约束,节制和收敛对于一个在人群中处领导位置的人来说并不是天生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领导人物常常失去控制,大发雷霆的原因。也许你最近注意到,情绪管理研讨会已经成为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和处于高位的人的最新时尚。 很明显,在担任如此高级别领导的人中,愤怒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19)
约翰·麦克阿瑟 但这种特殊的税收显然在彼得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作为道成肉身的上帝之子,耶稣在道义上应当像普通人一样支付维护圣殿的费用吗? 地上国王的儿子不向他们父亲的王国纳税; 耶稣为什么要纳呢?耶稣知道彼得在想什么,所以“他进了屋子,耶稣先向他说:‘西门,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丁税?是向自己的儿子呢,是向外人呢?’”(25节) 彼得说,“是向外人。”王不向自己的儿子征税。耶稣于是就顺理成章地说,“既然如此,儿子就可以免税了”(26节)。换句话说,耶稣有从上面来的绝对权柄,选择不纳维护圣殿的税。 但如果他这样做的话,可能会造成地上的掌权者的错误解读,所以暂时还是以顺服为好,纳了这项税,免得其他的人误解。所以从技术上讲,耶稣没有义务纳这项税,但耶稣还是说,“但恐怕触犯他们(注:“触犯”原文作“绊倒”),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27节)。 鱼口里的硬币是一块钱,相当于一舍客勒,正够耶稣彼得两人纳税的钱。 从耶稣所行的这一神迹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耶稣有掌管一切的绝对权柄,另一方面,耶稣提供了一个顺服的榜样。基督使得这条鱼吞了一个价值一舍客勒的硬币,并且吞咬了彼得的鱼饵。如果耶稣能行这样的神迹,他当然也有这样的能力免于纳税。他所要彼得学的功课乃是存心顺服。顺从是领导者需加以培养的不可缺少的品格特质。 如果他们要教人们顺服,他们自己就必须是顺服的榜样,即使有时,似乎有可不顺服的十足理由,领导者也得顺服。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18)
约翰·麦克阿瑟 J. R. 米勒写道,“逸出墓葬,返回哀痛者而不随之盖棺的是逝者的品格。他的特质使之存世而不朽坏。”这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但还有比人们死后对我们的看法更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那里所产生的影响。 什么是在彼得身上发展出的属灵领袖品格特质?其中之一是顺服。乍一看,这似乎与领导者所需要的品质并不相关。毕竟领导是负责人,而其他人应当要服从他,不是吗? 但是,真正的领导者不只是要求服从; 他也应是一个顺服的榜样,他顺服主和顺服那些在上掌权者。 真正的属灵领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以服从每个合法的权威为标志——尤其是对神和他的话语。 领袖人物应当有信心,有雄心,有着把握局势的能力。彼得就是这样,遇到大事,他表态快,行动也快。我们已经看到,他是主事者,这意味着遇事总是他先出来挑头,控制局面。为了不致失衡,主教导他要顺服。 耶稣用他独特的方式来做到这一点。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在马太福音17章。经文显示这是发生在耶稣率领十二使徒离开福音事工基地迦百农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那里。有一个收丁税的来向每个年满二十岁的人收半舍客勒银子的税。这税不是向罗马殖民当局纳的,而是用来维护圣殿的。这项税记载在出埃及记30:11-16(代下24:9),相当于两天的工钱,数额并不小。 马太写道,“有收丁税的人来见彼得说:‘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注:丁税约有半块钱)?’ ”(太17:24)彼得向耶稣确定他是否要纳这项税。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17)
约翰·麦克阿瑟 事实上,个人品性直接影响是否适合做领袖。对于优秀品性阙如的人,人们不会报以信任和尊敬,而如果得不到人们尊敬,又如何期待人们会追随?真相会随时间变迁步步显露,领袖的无良品性终将影响人们的信心,导致他们的失望。这样的人常受到欢迎的唯一原因是他们让其他品性不端的人对自己感觉良好,但他们却不会是真正的领导者。 确保领导能力的持续有效性是健全的品格特质。优良的品性赢得人们的尊敬,尊敬导致信任,而信任会激励人们的斗志。 就算在一个纯粹的人性领域,大多数人还是确实认识到,真正的领导力与品格特质有着恰当的联系,例如正直、可信赖、可敬、无私、同理心、自律、自我控制和勇气。 这样的美德折射出神在人身上的形象。虽然在堕落的人的身上,神的形象已受玷污,但还没有全然泯灭。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异教也会认可这些品格特质是领袖人物必须具备的原因。 基督自己就具备所有领袖必须具有的品性特质。他在构成领导者性格的所有属性上都是完美的。 他是所有最真实、最纯粹、最崇高的领导品质的化身。 显而易见的是,属灵的领导能力是要将人们带进基督的形象里面。这就是为什么领袖人物自己首先必须满有基督形象。使徒保罗在林前11:1总结了属灵领袖应该具有的灵性,“你们该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 彼得也写过类似的话语,他的品格特质正是在他见证基督,照着基督的形象被塑造的。他身上有着成为领袖合适的原材料,这很重要;同样不可缺少的是生活经历的砥砺,他的天生领导力也日显成熟,锐利。但一切的关键是品格,真正的领导力提升或降落也总与之相关。彼得通过与基督的亲密交往而发展出的品格特质最终成就了他的领袖地位。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16)
约翰·麦克阿瑟 随后,在耶稣被卖的那一夜,彼得又一次沦为撒但的牺牲品。这一次,他进入到一个自己都无法信任自己的为难境地。他本很自信的应承不能保证他不跌倒。在众人面前他声称“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甚至还信誓旦旦地说必须和主同死(太26:35),也总不能不认他,然而他还是跌倒了,好像麦子被撒旦筛过一样。这样彼得就知道他里面有多少糠秕,有多少籽实,他必须多么小心谨慎,只依靠主的力量。 同时,他还学习到一个功课,就是尽管自己的罪性和灵里的软弱,但是主还是要使用他并保守和坚固他。 所有这些都是彼得从事奉的经历里学到的,尽管这些功课有时会让自己痛苦,沮丧和羞愧,但有时也会给他带来喜乐,激励和安慰,正如彼得在目睹主的变相时所受到的鼓励。无论如何,彼得从这些经历中学到的功课帮助他成为一个领袖。 领袖的性格特质 成为一个领袖人物的第三要素——除了合适的原始材料,丰富的生活经历——是特殊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对一个领袖人物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当今美国道德日趋低下,以至于所当选的公众领袖人物,被任命的公职人员和所聘任的各级主管领导的性格都乏善可陈。近些年来,人们在辩解好像对领袖人物的性格特征无需求全严择,一个人的私生活如何不应当成为他所任公职的条件。这种论调与圣经所揭橥的领袖必备的个性特质大相径庭。个人品性与领袖资格不但有关,而且关系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