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13)

约翰·麦克阿瑟   显然,多马并未丝毫被自己的悲观想法所挫倒,他从未想象过跟随耶稣的道路轻捷易行,反而是处处虎口狼窝。但他跟随耶稣,坚定不移,赴汤蹈火,勇往直前。宁愿与主同死,在所不辞。   多马深爱基督,从约翰福音14章也可以看到。我们曾从对于腓力的描述中读过这节经文,当时耶稣离开他们的时间近了,他对门徒们说,“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约14:2),“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约14:4)。   第5节,多马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在此,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多马的悲观情绪。实际上他是说,“你就要离开去往一个地方,是我们无法去的,我们甚至怎样去都不知道,我们怎能去到那里呢?最好我们与你死在一起,那我们就不会分离了。但如果只是你去了,我们上哪儿找你呢?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怎样才能去到那儿。”这是一个有着深沉的爱的人,他渴望与基督的关系紧密到永不分开的地步。当他听到耶稣说要离开他们的时候,心碎了一地。基督要离他们而去的消息使他近乎奔溃。这么些年与耶稣连在一起,使他甚至甘愿与耶稣同死,也不愿意自己苟活在没有耶稣的日子里。这让我们不得不钦佩多马对基督的忠心。   我们再来看看约翰福音20章所描绘的多马的形象。当耶稣死后,所有的门徒都深深陷入巨大的悲恸之中,但还是聚在一处彼此安慰,却唯有多马例外。约20:24写道,“那十二个门徒中,有称为低土马的多马……他没有和他们同在。”

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12)

约翰·麦克阿瑟   讲到这里,他们总算明白了,耶稣是一定要回去耶路撒冷的,他已经决定了,和他已经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了。而对他们来说,无疑会遭遇到最坏的境况。他们在恐惧中苦苦挣扎,他们相信,耶稣如回去伯大尼,定会遭到杀害。   就在这时,多马开腔了。根据四福音书的一致记载,这里曾经是多马第一次遇见主的地方。“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16节)   这才是那个多马,充满悲观情绪的多马。他看到的前面只有险恶,他相信耶稣是在走向死刑的暴力之中,如果耶稣自己最后都难逃惨遭杀害的结局,多马也毅然决然赴死相随。好一个勇敢的多马,着实令人心生敬意。   要成为悲观主义也并不容易,活着会很痛苦。乐观主义者会说,“让我们去吧,会过去的,主知道怎样做,他既说了我们不会跌倒,我们就不会有事的。”但是,悲观主义者却说:“他此去必死无疑,所以,我们也同他一起去死吧。”多马至少有这样一种忠诚相随的勇气,虽然面上表现的是悲观主义。相对来说,乐观主义地表现忠诚更容易些,因为他总是想着事情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悲观而又忠心则不同,因为他时刻得想着死亡和苦难。这是壮士扼腕式的悲壮。   多马忠贞事主,在这点上他和约翰很类同。我们在谈论使徒中热爱耶稣并与耶稣关系亲密时,总会想到舍约翰其谁,因为约翰向来都与耶稣走得很近。但从以上记载来看,多马抱定了与主同死的决心,他坚定地对他们说:“伙计们,勇敢些,没啥了不起的,就算与主一起去死,也值了。”   多马给其余使徒们作了忠勇榜样,其余的人也紧紧跟上,他们说,“好吧,我们一起与主赴难吧!”——因为他们就是这样与主一起去往了伯大尼。

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11)

约翰·麦克阿瑟   门徒心里一定想,太不可思议了,他们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8节)他们明白表示不想再去耶路撒冷。旷野的事奉正有声有色,前往耶路撒冷则要冒遭石刑的风险。现在去伯大尼实在不是时候,那里距圣殿咫尺之遥,那些一心要把耶稣逮个正着的最凶险敌人就盘踞在那里。   主的回答很有意思,他打了一个比喻,“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9-10节)。换句话说,行事光明正大,不会跌到,也不需要处处提防生活在阴暗中人下绊子,他们的失败是势所必然,因为他们行在黑暗中-那些正秘密策划杀害他的宗教集团的人正是如此。   耶稣这样对他的门徒说,是要他们放轻松,那些门徒显然不愿回耶路撒冷,也怕遭害。耶稣力图使他们相信不需要过分担心。因为他知道,他何时成就救恩只在于神,而不在于仇敌如何。主进一步将他此去的目的想向门徒们挑明:“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1节)   门徒们显然不明白他的意思,:“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如果他睡了,那让他好好休息,岂不更好?反正主已经说过,他的病不至于死嘛。门徒看不见局势的严峻。他们以为拉撒路已在康复途中。   “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

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10)

约翰·麦克阿瑟   就在这时,一件突发事件,中断了他们在约旦河外的事工。约翰写道,“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伯大尼是耶路撒冷周边的一个小村落,耶稣热爱这个小家庭,与家庭每个成员的关系都很亲密。耶稣以一种特殊的爱爱他们。他有时会与他们在一起,而他们则常在生活中照顾耶稣。   现在耶稣的朋友拉撒路病了,马利亚和马大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 (3节)。他们知道耶稣如果来了的话,他一定会使拉撒路康复。   这使耶稣陷入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如果他走近耶路撒冷,就等于把自己暴露在仇敌的触角之下,因为约10:39说犹太人领袖要拿耶稣,因为他们已经决意要杀害耶稣。虽然耶稣逃脱了犹太人的抓捕,但如果再去伯大尼,势必被他们发现而遭厄运。   当门徒听到耶稣回答说,“这病不至于死,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一定大大松了一口气。耶稣的意思是拉撒路最终并不会死,人子会因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而得荣耀。耶稣当然知道拉撒路会死,事实上,从一开始,耶稣就知道拉撒路是会死的。   约翰写道,“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5-6节)。初读经文,会感到耶稣不近情理,经文叙述也不合逻辑:耶稣爱拉撒路和他一家,所以听所拉撒路病得很重,于是拖了些时间,让拉撒路有充分的时间死去。事情要这样来看,拉撒路的病得到及时医治痊愈,这固然是拉撒路和他家庭的祝福,但如果他死了,然后耶稣叫他从死里复活,那是他和家人更大的祝福。耶稣会因此得到更大的荣耀,这也会大大坚固众人的信心。所以耶稣又额外等了两天,他去的时候,拉撒路“死了已经四天了”(约11:39)。当然,主是无所不知的,他知道拉撒路已经死了,这就是为什么耶稣等了两天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

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9)

约翰·麦克阿瑟 双生子多马   第二组的四个使徒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他就是多马,他常被称为“怀疑的多马”。但这可能不是最合适他的标签,因为他实际上好过人们对他的评价。   然而,如果我们说他是个有点悲观的人,对他应该是公平的。他爱烦恼、好沉思,很容易焦虑、不安,总是预期会有最糟糕的事发生。所以,让他困扰的罪似乎是悲观,而不是怀疑。   根据《约翰福音》11章16节的记载,多马也称为“低土马”,意思是“双胞胎中的一个”,可见他有一个双胞胎的兄弟或姊妹,只不过这一点圣经中从来没有提及。   多马和拿但业一样,在对观福音里只出现过一次,而且都是出现在使徒名单中。马太、马可和路加都没有详细谈到多马,所以我们只能从《约翰福音》中来了解他的特质。   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我们清楚地知道多马很容易只去看生活中最黑暗的角落,他似乎总是预期最坏的状况会发生。但是,尽管他抱持着悲观的态度,我们却由《约翰福音》对他的描述中,一再看到他有相当可取的一些特质。   约翰第一次提到多马是在《约翰福音》11章16节中,虽然只有一节经文,却充分表现出多马真正的特质。   约翰利用这一节经文来呈现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序曲。当时,耶稣因生命遭受威胁,已经离开耶路撒冷,“又往约旦河外去,到了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里”(约10:40)。有一大群人来听耶稣讲道,约翰说:“在那里,信耶稣的人就多了。”(42节)这可能是门徒跟随耶稣这么久以来,亲眼所见的一段最有果效的服事。众人对耶稣的信息做出回应并归向基督,耶稣也可以不受耶路撒冷宗教领袖的压制,自由地做工。

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8)

约翰·麦克阿瑟   马太相信又真又活的神,相信并且熟知神所启示有关于弥赛亚救主的圣经应许。他也一定很了解耶稣所行的事情,因为他坐在税关每天面对往来的人群,一定听到很多这位施行神迹的耶稣如何在巴勒斯坦一带治病赶鬼等各样异能。因此当耶稣路经此地并呼召他来跟从自己时,马太已有充分的信心,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他的信心不仅表现在对耶稣呼召的迅速回应上,而且从他马上在自己家为耶稣举办了一场爱筵布道会上看出来。   这就是我们对于马太的基本了解:他对于旧约圣经了然于胸;他信靠神,并且寻求弥赛亚,当他遇见耶稣时立即撇下了所有,欣喜于与耶稣建立的新关系,并急于将自己的朋友圈介绍给耶稣。他成为一个谦卑安静,甘居幕后,信仰真实无伪,诚心尊主为大的人。马太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向世人展示,主常常从这个世界拣选那些出身卑贱的人,拯救他们,赋予他们新心,并且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使用他们。   饶恕是贯穿在马太福音第九章,马太归主之后的主线。马太自己当然知道作为一个税吏,自己罪孽深重,他的贪婪,出卖自己人的利益;知道自己犯有压迫,勒索,欺诈和滥权的罪。但当耶稣对他说“来跟从我”时,他知道伴随耶稣呼召的是对于他罪的饶恕。这也就是他毫不犹豫地起身终其一生跟随耶稣的原因。   我们知道马太写福音书的宗旨是为着犹太的读者。传统的说法是他在以色列境内外服事很多年,直到他为信仰的缘故殉道。虽然没有很可靠的文献记录他为主殉道的具体细节,但根据初期教会传统的说法,他是被绑在火柱上烧死的。这是一个没有丝毫的犹豫,甘愿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主,并至终忠心的人。

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7)

约翰·麦克阿瑟   马太丝毫也不犹豫地起来,跟从了耶稣;“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放弃他的收税职务,离开了税关,永远告别了人人咒诅的行业,他对这个决定无怨无悔。这本是一项收入颇为丰裕的职业,如果贪婪的话,大可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可以想见,他一离任,马上就会有人抢着顶上来。因此马太选择离开,就意味着自断退路。但他毫无悔意。   是什么使得像马太这样的人能立即放弃一切呢?我们可以设想马太原本是一个很物质的人,或至少曾经是那样,或者他之前从来也没有得到过那样一种地位。那又是什么使得他能够放弃一切,并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来跟从主呢?   我们可以推断最好的回答是他本是一个熟知旧约并深爱主道的犹太人。但当他选择成为人所鄙弃的税吏之后,神的话语与他所选择从事的职业在他里面产生了强烈冲突。这使他深感灵里空虚,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当然,这也是神拣选并吸引他,使他无法抗拒。   我们都知道,马太通晓旧约圣经,这从他在写马太福音时引用旧约经文99次可窥一斑。这比其他三卷福音书所引用的次数加起来还要多,可见他曾熟读并深谙旧约圣经。他之引用的经文几乎囊括了律法书,诗篇和大部分的先知书,并几乎信手拈来,熟稔贴切。他一定孜孜委身于查考圣经,因为他几无可能前往犹太会堂聆听圣经话语,因为他是为犹太人所恨恶排挤的税吏,为满足自己的心灵需要,只得自己用功研读圣经。

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6)

约翰·麦克阿瑟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个税吏“远远地站着”,他只能那样,因为他们不得越过圣殿中的外邦人院。实际上,税吏是禁止靠近任何其他人群的,因为人们恨他们。犹太典籍塔木德说欺骗税吏和向他们说谎是合乎法理的,因为他们是职业欺诈者,他们是罪有应得。   显然,当时的税吏可以合法征收一定数量的税款(太22:21;罗13:7)。但在当时,他们与罗马皇帝有着默契,他们还可以巧立名目征收额外的款项,并将其中一定比例的数额揽入自己金库。   当时有两种税吏,其一称为加百(Gabbai),另一为默黑斯(Mokhes)。加百负责征收普通税,如财产税,年入税和人头税;这项税收纳入官方府库,因此油水不大。默黑斯则征收进出口税款,境内交易税款以及其他商队的过路费等,他们在路桥立关设卡,按运驮牲口数量和往来车辆的车轴数目收费,也征收包裹信件和按其他一切想得出来的名目收税。这些税收项目的油水就很可观,其中的猫腻也各种各样。   而默黑斯也有两种,默黑斯税吏长和默黑斯税务员。税吏长主内务管理,无须去现场,他可以聘用其他人为他去征收税款。(撒该显然是默黑斯税吏长,路19:2说他“作税吏长”)。马太显然是默黑斯税务员,因为他在关卡向过往商旅坐收税款(太9:9)。他是过往行人都看得到的,也最遭人嫉恨的,是众矢之的。任何一个有自尊的犹太人都不会去选择做税吏。他如果去做的结果不但自我见棄于同侪,也见被神撇弃。最终,由于被禁进出于会堂,也不许进入圣殿献祭和敬拜,实质上就等同于不敬虔的外邦人。所以当耶稣的拣选临到马太时,他一定又惊又喜,这来的太突然了。按照马太自己的记叙,耶稣看见马太坐在税关上,只简单说了一句,“你跟从我来”(太9:9)。

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5)

约翰·麦克阿瑟   因此,马太的朋友只可能是社会上的痞子——无业游民,青皮无赖,娼妓流莺或其他各色人等。他就邀请了这些人到自己家中与耶稣同席。根据马太自己的叙述,耶稣与他的使徒也乐意与这类人同席。   这自然惹怒了宗教体制内的精英人士,也引发了他们的诟病。他们不遗余力地攻讦耶稣和他的门徒。但耶稣却用有病的人用得着医生的比喻回答他们,表示自己来并不是来召那些自以为义的人,而是来召罪人,这话给了他们悔改的机会。换句话说,对于那些宗教精英分子以及持守他们的外表的敬虔而实际上却是假冒为善的人,耶稣只敬而远之。但马太这样愿意认罪悔悟的人是罪可宽宥并得到救恩的。   福音书上特别提及三个税吏罪得赦免的故事引人深思。路加19:2-10讲到税吏撒该,路加18:10-14讲的是一个税吏的比喻;另一个就是马太。而在路15:1节说:“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路7:29耶稣在评价施洗约翰的事工时说,“众百姓和税吏既受过约翰的洗,听见这话,就以神为义”;在论到宗教领袖时,耶稣则用这样的话语摒弃了他们:“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哪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太21:31-32)。路18:10-14节中关于税吏和罪人的比喻很可能根据的是真实事件。耶稣说,“ 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我告诉你们: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为义了。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马太为什么要邀请那些税吏和其他草民呢?因为马太所认识的就是那样一些人,他能够交往得上的也就是这样一批人。他和任何社会精英人士没有什么交集,所以也请不到他们。税吏们彼此属同一个社会阶层(太21:32)。马太作为一个犹太人去替罗马朝廷当差更为人所不齿,相当于成了叛国贼,社会败类,且属顶级。他甚至还被宗教集团除名,不得进入任何一个犹太会堂。

十二凡人(第八章 马太——税吏;多马——双生子) (4)

约翰·麦克阿瑟   马太9:9记下了主对于他的呼召,却略去了地点,这着实使得读者深觉惊奇:“耶稣从那里(迦百农)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在接下来的几节经文中继续写道:“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10节)。路加披露了这其实是马太在自己家里举办的筵席宴请耶稣,看来他还请了他的一大帮税吏朋友和其他一些罪人草民作陪来见耶稣。正如我们从腓力,安德烈的例子看到的那样,马太的首次被召后的第一个冲动就是把自己亲密的朋友引见给救主。遇见了弥赛亚使他倍感震撼,因此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他的亲朋好友都来认识耶稣。于是他就以耶稣为名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并请了他们来一起赴宴。   路加记下了接下来发生的事:“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29-32)。   马太为什么要邀请那些税吏和其他草民呢?因为马太所认识的就是那样一些人,他能够交往得上的也就是这样一批人。他和任何社会精英人士没有什么交集,所以也请不到他们。税吏们彼此属同一个社会阶层(太21:32)。马太作为一个犹太人去替罗马朝廷当差更为人所不齿,相当于成了叛国贼,社会败类,且属顶级。他甚至还被宗教集团除名,不得进入任何一个犹太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