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凡人(第三章 安德烈——小事忠心的使徒) (6)

约翰·麦克阿瑟    马太福音第四章记录了这事: 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看见弟兄二人,就是那称呼彼得的西门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里撒网;他们本是打鱼的。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他们就立刻舍了网,跟从了他。从那里往前走,又看见弟兄二人,就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他兄弟约翰,同他们的父亲西庇太在船上补网,耶稣就招呼他们。他们立刻舍了船,别了父亲,跟从了耶稣。 (太4:18-22)   从那时起,他们便离开了捕鱼的生计,开始跟从耶稣成为专职传道的门徒。   路加福音5:1-11也记录了同一事件,但路加记载时没有提到安德烈的名字。而根据马太福音的经文,我们能确定安德烈当时也在场。因安得烈多数场合都居于幕后,很少站到前台,所以路加就略去了他的名字。安德烈是这个群体的当然成员,他像其他成员一样急切而又急速地成为耶稣的追随者,却默默扮演着跟随,不张扬,不显山露水的角色。   他一生都生活在他的兄长彼得的阴影下,他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境况,这反而于他有益。他乐意作配角,仅在一旁作深度观察守望,以期对其他门徒遭遇的难处有所裨益。这样,无论何时,当他真正走到前台时,人们总可以看到他有着一种熠熠生采、不可思议的能力——从小而平凡的事物中看到巨大的价值。

十二凡人(第三章 安德烈——小事忠心的使徒) (5)

约翰·麦克阿瑟    圣经继续说到,“耶稣转过身来,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他们说:‘拉比(“拉比”翻出来就是“夫子”),在哪里住?’ 耶稣说:‘你们来看。’他们就去看他在哪里住,这一天便与他同住。那时约有申正了”(约1:38-39)。   他们遇见耶稣的时间大约是下午4点(根据经文指明“申正”)。他们跟着耶稣来到他住的地方而且一直待在耶稣那里。由于这个地方距离施洗约翰所住的旷野不远,所以耶稣应该附近赁屋居住。这两个门徒有幸在下午和晚上与耶稣私下相交,他们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真正的弥赛亚。   我们注意到接下来安德烈所作的第一件事:“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于是领他去见耶稣”(约1:41-42)。听到这么大好的消息不能独自享受,一定要分享出去,于是去找他生命中最挚爱的人,也可能是最想认识耶稣的人——他就领西门彼得去见耶稣。   因此施洗约翰已经用最明白无误的话语,宣示犹太人,他只是弥赛亚的先锋,前来修直主的道路,为弥赛亚的到来预备人心的。安德烈和使徒约翰自然为这个弥赛亚的信息震撼颤栗,他们所引颈期盼的救主就在眼前,因此听到施洗约翰提到基督是神的羔羊时,立即毫不迟疑地跟随了耶稣。他们做了正确的抉择,也获得施洗约翰的背书。

十二凡人(第三章 安德烈——小事忠心的使徒) (4)

约翰·麦克阿瑟   我们应当记住的是主耶稣遇见他之前,他已经是一个勇于委身的施洗约翰的高足。施洗约翰以过斯巴达式的苦行生活著称,他“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约3:4),吃住事奉都在旷野,摒弃了所有都市的舒适生活。作为追随他的门徒,要保持一颗纤柔的心是很难的。   约翰福音记录安德烈与主耶稣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旷野,施洗约翰正传悔改之道,并给回转的人施洗。使徒约翰作为目击证人,记下了这一幕。他之为目击证人,是因为他当时与安德烈同为施洗约翰的门徒。(在经文中,约翰始终隐匿自己的名字到福音书的末尾。但是他翔实地描写这些事件,精确记录下时间,凡此都说明他具有这些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来源。而他本人确实亲身经历这些事件又被其他门徒的记载所证。)   安德烈是在主受洗的次日遇见耶稣的(1:29-34)。主受洗的时候,安德烈和使徒约翰站在施洗约翰左右。第二日,当主耶稣行走时,施洗约翰看见了就说,“看哪,这是 神的羔羊!”(约1:35-36),于是两人离开施洗约翰跟从了耶稣(37节)。不要以为他们立场善变或对他们对导师不忠,事实正相反。施洗约翰已然公开否认自己是弥赛亚,“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那里,问他说:‘你是谁?’ 他就明说,并不隐瞒:‘我不是基督。’”(约1:19-20)。当人们继续追问他到底是谁时,他回答道:“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 (23节)。   因此施洗约翰已经用最明白无误的话语,宣示犹太人,他只是弥赛亚的先锋,前来修直主的道路,为弥赛亚的到来预备人心的。安德烈和使徒约翰自然为这个弥赛亚的信息震撼颤栗,他们所引颈期盼的救主就在眼前,因此听到施洗约翰提到基督是神的羔羊时,立即毫不迟疑地跟随了耶稣。他们做了正确的抉择,也获得施洗约翰的背书。

十二凡人(第三章 安德烈——小事忠心的使徒) (3)

约翰·麦克阿瑟   圣经告诉我们有关安德烈的每件事,几乎都向我们显示他生性仁厚,甘居幕后,默默耕耘福音土壤,不求显名于人前。他似乎并不讨厌那些在聚光灯下工作的人,显然,他很乐意用神给他的恩赐和呼召来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也允许其他人也这样做。   核心层的所有门徒中,安德烈似乎是最少有争议,也最富有思想。我们都知道,彼得容易冲动,一味向前冲,且常在错误的时间说错话,他生性粗鲁莽撞,说话少经思考。雅各和约翰则有“雷子”的雅号,因为他们缺少柔和。显然,他们也引发了许多关于谁为大的争论。但经文从未有任何线索表示安德烈有这样做过。圣经鲜少记载他的言语,而在有限的描述中,他通常发表的言论多很正确,少有谬误。當他與其他門徒分開時,他所做也都是正確的事。圣经经文在提到他名字时,很少有负面评价。   有时在彼得的带领下,或者有其他所有门徒参与的行动中,安德烈也会犯其他门徒犯的错误。但是他的名字被单独例举出来时,无论他独立做某件事或者单独说话的时候却总没有出现任何差池。安德烈行动果效显著,却从未刻意引人关注。   安德烈与彼得虽然是兄弟俩,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导风格。但正如对彼得呼召的完美一样,主对安德烈的呼召也同样美好得恰如其分。甚至安德烈作为大多数教会领袖的典范,更优于彼得呢,因为大多数进入事工的人都会像安德烈那样默默无闻地工作,而不是像彼得那样出名和显赫。   安德烈名字的含义是“男人气概”,对他来说是名如其人。当然对他和其他撒网捕鱼人的要求是粗犷有力,更有男人气概。不过安德烈更具其他男子气概的性格特质。他敢做敢为,有担当,毫不懦弱胆怯无作为。他动机真诚,富有同情心,敢于正视严峻局面,为达成目标,坚持不懈,竭尽全力。

十二凡人(第三章 安德烈——小事忠心的使徒) (2)

约翰·麦克阿瑟   所有这四人都想要成为领袖。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对其他门徒进行了某种集体领导。如前所述,彼得毫无疑问是这群人中的主导者,也通常是所有十二个人的发言人——无论他们是否喜欢。在这个核心层中,显然所有的人都想要成为领袖,有时就会陷入谁为大的争论中。   他们渴望当头,这在作为团体一起相处时固引起了很多的冲突,但当这些人在早期教会中以使徒的身份被差往各处传道时,则变得非常有价值。耶稣也对他们的领导能力作了卓有成效的训练,以至于最终他们在早期教会的创立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圣经把他們比作教會的根基:“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弗2:20)。   但是在这个核心四人组里,安德烈是最不惹眼的。圣经很少谈论他,你可以屈指算出福音书总共才提到他几次(事实上,除了十二个人都被一一提及以外,提到他的新约经文就只有9次,而且大部分只是順便提及他。)   安德烈一生都生活在他著名兄长彼得的阴影下,不少经节在提到他时都要冠以彼得的兄弟,似乎这样对于他更有意义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兄弟在某种程度上比另一个兄弟逊色,那么通常会产生怨恨、兄弟阋墙,或者是相互隔阂。但对安德烈来说,看不出任何他对于兄长彼得有任何抱怨。更何况,是安德烈首先将彼得毫无迟疑地引见给耶稣的。他当然对于彼得的领导欲是很清楚的,他从开始就知道,当彼得一进入这个门徒的群体,就会充任领袖的角色,而自己一定退求其次。但他还是把兄长带来了,这适足以说明安德烈的性格特质。

十二凡人(第三章 安德烈——小事忠心的使徒) (1)

Chapter 3 Andrew—The Apostle of small things 约翰·麦克阿瑟 约翰·麦克阿瑟 听见约翰的话,跟从耶稣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他先找着自己的哥哥西门,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 于是领他去见耶稣。耶稣看着他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注:“约翰”马太16章17节称“约拿”),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 约翰福音1:41-42 (和合本)   在门徒的四人领导层中,人们知之甚少的是彼得的兄弟安德烈。虽然他位列其中,但他的背景实在普通到太多留白。在有彼得、约翰和雅各共同参于与耶稣一起的事件中,他鲜少有份(太17:1;可5:37;14:33)。但有些关键的时间点,他却又在这个核心层内(可1:29;13:3)。无疑他与主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因此才由他向主引见了不少人。   安德烈是门徒中最早受到呼召的(约1:35-40)。后面我们会讲到,是他把更具领导能力的兄长彼得带到主基督跟前(约1:41-42)。他渴望跟随基督,不遗余力地把其他人介绍给主也成为他性格特征的一部分。   彼得和安德烈都来自伯赛大的一个村落(约1:44)。考古学家没有考据出伯赛大的具体方位,但根据新约圣经的记载,显然应该位于加利利地区北部。出于某种原因,两兄弟移居到了家乡附近更大一点的城市迦百农(可1:29),并在加利利海的北部水湾,以打鱼为生计(那里鱼情甚好)——且又地处商业贸易的通衢要冲。   彼得、安德烈与另一对来自迦百农的渔夫洗比太的儿子雅各和约翰似乎成了一生的好伙伴。他们在遇见耶稣之前就常一起分享他们属灵的经历。当施洗约翰在旷野传道时,他们就暂停了打鱼的生计,前往聆听约翰所传悔改的信息,并成了他的门徒。在那里他们遇见主耶稣。后来他们又结伴回到加利利打鱼(一直到在主耶稣呼召他们全时间出来事奉之前)。由此看来,这组成员在这十二人中结成一个过从甚密的群体是再自然不过,他们是很难分开的。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29)

约翰·麦克阿瑟   彼得学习了所有这些功课,他的性格特质完成了蜕变,他成为基督要他成为的那样的人,他渐渐从西门变成石头。他从耶稣的榜样中学会了顺服,节制,谦卑,爱,同情以及勇敢。圣灵在他里面大大动工,最终造就了彼得成为一位真正的领袖。   五旬节在耶路撒冷布道,一次三千人得救(徒2:14-41);他和约翰医治了生来是瘸腿的(徒3:1-10);他带着如此的能力,以至他的影子照到病患,病患即得医治(徒5:15-16);他让多加从死里复活(徒9:36-42);他向外邦人传福音(徒10章)。他写了两卷书信,以自己从基督那里领受的关于基督徒性格特质的教导教训众人。   彼得成了何等样人!他是完全的人吗?不是。在加拉太书2章中,保罗讲到彼得有一次所作的妥协,他的作为像假冒为善的人。我们看到一个属血气的彼得。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与他们像真正在主里的弟兄一样相交,直到那些假教师出现。那些人坚持外邦人非得行割礼并遵守律法规定一切的礼仪,否则不能得救,也不能待他们像弟兄。彼得显然因为怕他们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加2:12)。13节说彼得这样做,其他的犹太人也照他的做,因为他是领袖。所以,使徒保罗写道,“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加2:11),并在众人面前指责彼得(加2:14)。   值得称赞的是,彼得正确地回应了保罗的纠正。 当犹太教的错误最终在耶路撒冷教会领袖和使徒的全体会议上被直面讨论时,是彼得首先发言捍卫神圣恩典的福音。 他介绍了当天议决的论点(徒15:7-14)。他实际上是在为保罗的事工作辩护。 西门彼得严于正己,展示了神的仆人如何勇于受教、谦卑和敏感于圣灵的定罪和纠正。   彼得的一生是怎样结束的?从约翰福音21:18-19节,我们知道耶稣告诉彼得要为主殉道而死。但是,圣经并没有记录彼得的死。所以早期教会的历史都揭示彼得是钉十字架死的。优昔比乌斯引用克莱门特的见证说,当钉十字架时,彼得被迫看他的妻子钉十字架,彼得呼叫他妻子的名字说道,“记住主。”。当他自己被钉十字架时,他要求倒钉十字架,因为他不配与基督一样钉十字架。因此他是头朝下钉的。   彼得一生可以用他在彼得后书中的几句话概括:“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彼后3:18)。这正是彼得一生所践行,也是他成为磐石的原因——早期教会的伟大领袖。(本章完)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28)

约翰·麦克阿瑟   五旬节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彼得。使徒行传第四章记叙彼得和约翰被带到公会,耶路撒冷的官府面前,治民的官府要他们“总不可奉耶稣的名讲论、教训人”(徒4:18)。   彼得和约翰却放胆回答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 (4:19-20)。他们继续传神的道,不久又被带到公会,同样警告他们“不可奉这名教训人”,面对公会的警告,他们回答,“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徒5:29)!彼得被圣灵充满,也由于深知基督复活的事实,就得到了那种坚如磐石,不可撼动的勇气。从彼得前书里我们可以得到为什么彼得有如此勇气的原因。由于迫害,写给散布在罗马帝国各地基督徒的信中,彼得写道: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你们这因信蒙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 彼前 1:3-7   他知道他在基督理有平安,他见过复活的基督,所以知道基督已经胜过死亡,知道地上的试炼虽会来到,但只是暂时的,虽然这试炼常带来痛苦忧愁,但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罗8:18)。他知道那真实无伪的信心,比任何地上的财富都要宝贵,因为那信心,他就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这样的盼望带给了彼得勇气。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27)

约翰·麦克阿瑟   在彼得前书5:8-10里,彼得写道:“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因为知道你们在世上的众弟兄也是经历这样的苦难。那赐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里召你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等你们暂受苦难之后,必要亲自成全你们,坚固你们,赐力量给你们。”   彼得知道人的软弱,他曾跌进谷底,所以深有体会。自身的软弱曾经狠狠抽打了他,但是他经过主的建立,坚固和激励,成为完全。所以他的教导并非神学教义。   最后一样是勇气。不是血气之勇,也不是匹夫之勇,那只会让他面对罗马兵丁拔刀削掉马勒古的耳朵;而是一种成熟的,透着深思沉稳,甘愿为主受苦,坚固自己弟兄的勇气。   黑暗之国要抵挡光明之国,谎言要抵挡真理,撒旦要抵挡上帝,所以它们对彼得也一样,无论到哪里都会遇到各样难处。基督告诉他,“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约21:18)。   这是什么意思呢?使徒约翰给了我们答案:“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约21:19)。   彼得传道代价是死,是逼迫,是反对,是麻烦,是受苦,直至最终殉道。彼得需要的是磐石般的勇气。   实际上,我们从五旬节看到,当圣灵降临在彼得(和其他使徒)身上时,他的那种勇气已经陡然而生。之前,他的勇气是属血气的,是无义乱为之勇。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面对罗马兵丁立时抽刀,而几小时之后,在面对看门的使女指认时,却不认主。他的勇气就好像他生命中许多东西都没有持久性。

十二凡人(第二章 彼得——快嘴使徒) (26)

约翰·麦克阿瑟   在耶稣讲完这番话后,我们或许真希望耶稣能够许诺彼得:“我绝不会允许撒但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是耶稣并没有讲这样的话,而只是让彼得知道他允许撒但那样去做,让彼得落在撒但的试探之中(就像神允许约伯收到试探一样)。耶稣实际上是说,“我会允许它那样做,我允许它撼动你生命最基本的观念,我要让它把你扬在风中——直到生命中那些糠屑全数随风而逝,只有宝贵的信仰实存。”耶稣实实在在向彼得保证,使徒们的信心是会经得起考验的:“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约13:32)。   之前,彼得还不无得意地宣告他永不跌倒。然而,尽管他也有些反对的行动,但在天亮之前,他确实否认了耶稣,他的世界严重摇动。他的自我完碎, 他的自信心崩塌,他的自尊心深受打击,但他的信仰从未失败。   这又是怎么回事?原来耶稣在装备彼得将来可以坚固他的弟兄。彼得靠着自己的天性领导常无耐心,乏怜悯,少同情。这些会导致无法长期关心受伤的同工,也就难以最终完成大使命的目标。彼得需要在整个磨难中学习同情心。这样在回过头来,就可以坚固其他弟兄。   尽彼得之余生,他需要向处于征战中的人们满怀同情心,在遭撒但筛他们之后,接受装备去安慰鼓励其余软弱的人。哪里有在试探来临时站立不稳,或落入罪中需要同情鼓励的人们,彼得就在那里。从自身的经历中,学到了同情,用一颗柔和,恩慈,良善的心,去帮助那些因罪和个人的跌倒受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