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凡人(第六章 腓力——计较小事的使徒) (9)

约翰·麦克阿瑟   这是一条禁止把外邦人引见耶稣的原则吗?当然不是。耶稣只是在讲述他的事工的优先顺序:“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2:10)。这只是一条总的原则,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外邦人和希腊人都在主的事工范围之内。耶稣将自己弥赛亚的身份告诉了撒玛利亚妇人,尽管他的事工的重点和优先顺序都在犹太人中,但是他毕竟是世人的救主,而不仅限于以色列人。“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1:11-12)。但是,腓力他们却并不领会这种一般的法则,他们要的是一成不变的死规矩,手册里面并没有可不可以把希腊人带去见耶稣这款条文。腓力也没有做那种变通的打算。   不过,他的心肠还是很好的,于是他就把希腊人交给了安德烈。安德烈会把任何人都带到耶稣跟前。于是,“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约12:22)。腓力显然不是一个勇于作决定的人,既然先前并没有把外邦人带到耶稣那里的先例,所以决定做还是不做之前先求助于安德烈。这样就没有人可以责怪腓力擅作主张了。毕竟,安德烈总是把人带到耶稣那里,如果要怪就去怪他吧。   我们可以很确定的是,耶稣很高兴地接纳了希腊人,因他自己说过,“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6:37)。约12章并没有留下耶稣会见希腊人的任何文字,但却记载了耶稣对于这一事件的评论: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约 12:23-26   总之,他传福音给他们听,并使他们作门徒。   把这些希腊人带来见耶稣正确吗?绝对是正确的,耶稣欢迎所有的人“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22:17)。如果打发那些人离开是错的,腓力心里是感觉到了,尽管他的头脑里充满了那些条条框框。

十二凡人(第六章 腓力——计较小事的使徒) (8)

约翰·麦克阿瑟 希腊人求见耶稣   约翰福音12章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腓力的个性。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腓力精于分析的特点,他过分考虑办事的方法和规条,而缺少异象和闯劲。这使得他过于温良谦让。当他遇到一个能够使他在信仰上迈开双腿的机会时,他又一次选择了退缩。   约12:20-21写道,“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这些或者是敬畏神的外邦人,或者是完全皈依犹太教的希腊人。来问他说,“先生,我们愿意教见耶稣。”这是旧约意义下的最后的一个逾越节,因为在这天,耶稣将作为真正的神的羔羊被宰杀,他去耶路撒冷之途就是为背负世人的罪而死。   这几个希腊人,对于耶稣非常感兴趣,他们开始通过结识腓力来认识耶稣。这或许因为腓力的希腊文名字使得希腊人觉得他最容易接触,也或许认为腓力多多少少是这个团队管事的,他可以帮忙作安排。我们再次看到,无论是有正式任命或仅仅是出于一种默契,腓力都是充任此职的,所以他们接近腓力,希望他能安排他们见到耶稣。   腓力是一个典型的事务主义型的管事,或许在他的脑海里还装着一本管家手册或管家须知之类的东西。(事实上,如果他像我认识的许多行政人员一样,他可能真的有一本描述书面政策手册,他精心筹划并刻板持守。他给我的印象是那种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人。)不知何故,这些希腊人知道他是决策者,所以他们要求他安排与耶稣会面。   其实这个要求并不复杂也不难。但在腓力看来他们求见耶稣的目的不明,如果他去查一查手册,他当注意到对于外邦人,耶稣曾经在某个场合当他差遣门徒出去的时候,讲过这番话,“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玛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0:5-6)。而在另一个场合,耶稣又说,“我奉差遣,不过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太15:24)。

十二凡人(第六章 腓力——计较小事的使徒) (7)

约翰·麦克阿瑟   一个领袖人物的主要特质应当是有异象——特别是尊耶稣基督为主的人更应该是这样。但腓力热衷于世俗事务,因此对眼前遇到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感到措手不及。他所善用的算术方法是不能用来计算属灵事物的,过于現實使他的信仰蒙上陰影,过于强调这种暂时的困境,以至于他忘记了耶稣的超然能力;过于依赖计算的精确而忽略了神所赐的良机;他应当对主说,“主啊,如果你要喂饱他们,你就行吧,我支持你,我们会看你怎样行。我知道你凡事都能做,主。你在迦拿变水为酒,你在旷野用吗哪喂养你的子民。你就这样行吧,我们让他们排成排坐下,你就预备食物吧。”这一定是正确的答案,但腓力大约认为不可能,限制耶稣的能力导致他无法进一步的思考。   另一方面,安德烈似乎看到了些微的光芒。他发现一个男孩有两条干鱼和五个饼,于是就把男孩带到耶稣面前,尽管安德烈信心微小,却也遭到考验,他对主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 (约6:9)?或许是安德烈有着些许主会作什么的微弱的希望之光(否则为什么他会把男孩带到主的跟前呢?),也或许是安德烈受了腓力悲观思想的影响, 并通过这一行为支持了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说法。   无论如何,腓力痛失这可能带来的信心奖赏的机会,而安德烈则因其微弱的信心而受褒奖。耶稣在其他地方教导他们,“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并且你们没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太17:20)。   腓力需要学习这功课。对他来说,似乎一切都做不成。他要将精细的算法,过于务实的作法,以及事事锱铢必较的习惯搁置一旁,而抓住信心所成就的超然的能力。

十二凡人(第六章 腓力——计较小事的使徒) (6)

约翰·麦克阿瑟   所以耶稣要试验他。耶稣并不是要通过试验来发现腓力是怎样想的,因为他已经知道(参阅约6:6)。他并不是想找一个解决办法,约翰说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他这样做是要腓力认清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因此耶稣才转向这个有着传统管理员性格的腓力,问他,“喂饱这么些人,你有什么建议呢?”   当然耶稣也非常清楚腓力想些什么。我想当人群在朝这里移动时,腓力已经很快计算了人头,他已经作了初步估计,天色已晚,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他们已饥肠辘辘。这些天给他们提供饮食已经很不容易,山上有没有快餐连锁店。所以当耶稣问他的时候,他已经盘算过了,“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约6:7)。从一开始人群拥入这里时,他已经作了通盘思考,看到了给这么多的人提供饮食是件极其困难的事。这本是一个荣耀的机会,耶稣要教育这么广大的人群,对主来说,是一个伟大辉煌的时刻-然而对腓力而言,他只能看到形势悲观的一面。   当耶稣变水为酒的时候,腓力就在场(约22);耶稣治病,包括用神迹奇妙医治的事,腓力也亲眼见过几次。但一见到那么多的人,头一个压倒性的想法就是不可能。他陷入只能做物质性思考的困境,而耶稣则要试验他的信心。腓力的回应是公然的不信,无法办到。   如果单单从人的想法,腓力没有错。当时,一钱银子是一个普通工人一天的工钱(马太20:2),换句话说,耶稣所有的门徒中——至少是十二个,可能还更多,他们所拥有的全部都不会超过8个月每个普通工人的人工钱,这怎能满足这个庞大人群的需用呢?这些钱还要包括门徒们自己的食宿呢。区区二十两银子甚至连买一些仅供这个人群点心的钱都不够。腓力当时大概就是这样想,一钱银子可买十二块小饼,大麦饼最便宜,一钱银子可以买12块大麦饼,如果买这些饼来,再把它们擘成一半,……哦,不成,实在办不到。他已经核计过在这旷野里根本无从可买,即使买来了也根本不够。他的想法甚为悲观,是一种分析的,务实的想法——完全是属物质和属地的。

十二凡人(第六章 腓力——计较小事的使徒) (5)

约翰·麦克阿瑟 喂饱五千人   下面我们要关注一下约翰福音第6章中记载的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事件。我们曾在本书的第一章提到过这一事件,而在研究安德烈性格特征时,细致地考查了这一章节,现在,我们要从腓力的视角来看这五饼二鱼的神迹。我们已经知道作为天然人的腓力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熟悉旧约的学生,是一个从字面来理解弥赛亚并且也相信他。因此当弥赛亚遇见他并对他说“来,跟从我吧”时,他立即拥抱了耶稣,毫不迟疑地跟从了他。这是腓力属灵的一面。他有心竭力追求,诚心跟随,是个有信心的人,但是常常信心软弱迟疑。   他的性格一开始就曝露无遗。约翰描写有一大群人寻找耶稣,后来在山上找到耶稣和门徒在一起。我们在第1章看到说这一大群人数量有五千人,这五千人只是一个概数,约翰福音6:10节说这一群人男人有五千人,应当还有几千女人和孩子(数量应不只一、两千人),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依据马太福音14:15所记载,天色将晚了,人们需要吃饭了。   约6:5章说,“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   为什么耶稣单挑腓力问这样的问题呢?约翰说,“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约6:6)。   显然,腓力肩负某种团队管理的工作,负责安排膳食和采购物品的工作。我们知道犹大负责钱银(约13:29),所以由另一人负责协调膳食安排和管理是很合宜的。这与腓力的性格很符合。无论这个职分是否经正式委任,看上去他就是一个在筹划安排组织日常琐事的人。他是那种在任何会议上都说“我认为我们无法去作这事”的人——一位“不可能”先生。而且,很明显他是一个常会这样思虑的人,几乎对任何事物,都落入这样的窠臼。

十二凡人(第六章 腓力——计较小事的使徒) (4)

约翰·麦克阿瑟   腓力的话语透露了他发现谁是弥赛亚时难以掩饰的兴奋心情。“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约1:45),一位出身普通木匠的儿子。   而拿但业,也是同一章记载归向耶稣的,起初却还不以为然地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约1:46)伯赛大离开拿撒勒只有一点点距离,且都属于加利利地区。拿但业自己是从迦拿来的(约21:2),迦拿的南面紧挨着拿撒勒。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拿撒勒都比迦拿更显要些,所以出于某种狭隘地方观念,拿但业难免带着不服气的语调。   但腓力采用人盯人战术,“你来看!”(约1:46)腓力所认定弥赛亚如此轻松平常的态度是非凡的。从人来看,似乎并沒有人把腓力帶到耶穌面前。他就像耶路撒冷的西面一样,“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又有圣灵在他身上”(约1:46)。他熟知旧约圣经所应许的,而且也已预备好,心存着盼望,他的心做好了准备。他高高兴兴,毫无保留地接受耶稣为弥赛亚。没有受强逼,没有怀疑。就算弥赛亚在灯火阑珊之地长大又有什么关系,他只知道耶稣是他千百度在众里寻找的结果。   腓力的这番话其实与他原有的个性大相径庭,这也让人们看到主在多大程度上预备了他的心。腓力的生性易退缩,多疑问,遇事踌躇观望,犹豫不决。我们接下去会看到,他不是一个有决断力的人,但感谢神的是,在这件事上,他已经被父神预备好来接受耶稣基督。主耶稣也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约6:37)。

十二凡人(第六章 腓力——计较小事的使徒) (3)

约翰·麦克阿瑟   从腓力对于主的回应可以看出他有一颗竭力追求的心。“腓力找着拿但业,对他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 (约1:45)。很明显,腓力和拿但业就同最初的4个门徒一样,一直在学习律法书和先知书,在寻找弥赛亚。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来到旷野听施洗约翰起始的原因。所以等到耶稣遇见腓力,对他说‘来,跟从我吧”,由于他的耳朵,他的眼睛和他的心都已经打开,已经准备好了跟随的心志。   但腓力向拿但业所表达言辞很值得玩味,“我们遇见他了”(字面的翻译,译注),至少在腓力看来,是他找到了弥赛亚,而不是弥赛亚找到他。在此我们看到了神主权预定论与人自由意志两者论调的关系。从腓力的话语中看到对于腓力的呼召是神主权预定和人自由意志完美和谐的范例。主找到了腓力,而腓力感到他找到了主。从人的观点来看,似乎两者都是真实的,但从圣经观点来看,神的拣选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15:16)。   再者,从人来看——从腓力的观点——这是他寻求的终点,由于神的恩典,他是个信实而又真诚的人,他愿为神的话语献身,他相信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现在他找到了他——或者实在他是被找回。   腓力不仅有一颗竭力追求的心,他也有一颗与人分享福音的心志。对于耶稣呼召的第一个回应就是去找他的朋友拿但业,告诉他弥赛亚的事。   另外,我相信,友谊为福音种子提供了沃土。当人们之间的爱与信任的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后,再把基督的实际引荐其中,效果会非常显著。常常会看到这种例子,就是当一个人成为基督的真正追随者时,他的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去找朋友分享基督,把他引见给耶稣。这从现在腓力自发地去寻拿业但并告诉他有关弥赛亚的事中可以看到。

十二凡人(第六章 腓力——计较小事的使徒) (2)

约翰·麦克阿瑟 腓力的呼召   在约翰福音第一章,我们第一次看到腓力,就在耶稣呼召安德烈,约翰和彼得的时候。我们应该记得当时耶稣在旷野呼召第一批门徒三人时,三人正坐在施洗约翰旁边听他传悔改的信息。当施洗约翰指着耶稣对他们说这是弥赛亚时,他们三人就归向了耶稣。   约翰写道:“又次日,耶稣想要往加利利去,遇见腓力,就对他说:‘来,跟从我吧!’”(约1:43)很显然,那时腓力也在旷野,是施洗约翰的门徒,现正回加利利的途中。耶稣找到了他,并邀请他加入他的门徒行列。   多多少少是彼得,安德烈,约翰(似应还有雅各在内)找到耶稣的,或准确地说,是施洗约翰把他们带到耶稣身边,而这时我们第一次读到耶稣寻找并找到了他们中间的一个人。   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人不是耶稣凭藉主权去拣选的,事实上,耶稣早在创世之前就已经拣选了所有的人。在约15:16节,耶稣对他们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15:16)。但在他们如何第一次遇见主的叙事中,圣经用了特别的语言来描述腓力。腓力是主耶稣第一个个别地去寻找的人,也是主第一个对之说“来,跟从我吧”的人。   顺便说一句,有意思的是,耶稣在地上事工结束时才不得不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约翰21:19,22)。显然,在主被卖的那一夜,彼得跌倒了,所以这时主要鼓励彼得振作起来。而腓力则是第一个听到这话的门徒,而且他也顺服遵照去行了。从一开始,耶稣就积极寻找腓力。他找到了他并邀请腓力跟随自己。他发现腓力是一个热心且甘心乐意来跟随的门徒。   显然,腓力有一颗竭力追求的心。当然,这种竭力追求的心也是神对于他的子民有吸引力的明证,正如主自己说的,“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约6:44),在6:65节主又重复了这句话:“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十二凡人(第六章 腓力——计较小事的使徒) (1)

Chapter 6 Philip—The Bean Counter 约翰·麦克阿瑟 约翰·麦克阿瑟 腓力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 约翰福音 6:7   圣经的四个使徒名册中,腓力列于第五位。从第二章中,我们看到腓力显然是第二个四人组的头。至少从圣经的记载来看,与第一组的其他四个人相比,腓力起的作用稍小些,但他在某些场合还是有被提及。但是如果从十二人大团体中来看,他的角色便脱颖而出。   腓力名字源出自希腊文,意思是爱马者。由于这十二个使徒都是犹太人,所以他应当有一个犹太名字,但经文并没有记载下来。在主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地中海地区之后,那一带迅速希腊化,中近东一代的百姓也都习用希腊文,接受希腊文化习惯。于是那里的犹太人分为“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和“希伯来人”(徒6:1)。腓力可能就是来自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家庭。但按照习惯他还是应该有个希伯来文的名字,只是由于某种原因,他偏重于使用希腊文名字。这样,我们便只知道他是腓力。   我们不要把他与使徒行传第6章中的执事腓力相混淆,执事腓力成为向埃提阿伯太监传福音,领他归主的福音使者。使徒腓力则与他完全不同。   “这腓力是伯赛大人,和安得烈、彼得同城”(徒1:44)。他们都是敬虔的犹太人,腓力很可能与彼得和安德烈去同一犹太会堂敬拜神。腓力和彼得,安德烈以及西比太的儿子关系都很密切,彼此熟知。另外,从圣经中可以看出,他与拿但业和多马也都以打鱼为生,因为21章记载了当耶稣复活之后,门徒回到加利利,彼得说,“我打鱼去”(约21:3),其他的人也附和说,“我们与你同去”。根据约翰福音21:2节记载,这些使徒中有“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其中,“又有两个门徒”,应该就是安德烈和腓力。因为不管在什么地方,他们通常总是和前面列举名字的使徒在一起。

十二凡人(第五章 约翰——以爱为旗的使徒) (19)

约翰·麦克阿瑟   事实上,约翰的神学可以用爱的神学来表达。他教导神是爱的神;神爱他的独生子;神爱世人;基督爱神;基督爱他的门徒;他的门徒也爱他;世人应当爱基督;我们应当彼此相爱;爱完全了律法。爱是约翰教导的核心部分,是他神学主要架构。   然而,他的爱从未滑入任性的温情脉脉。直到生命的最后,约翰仍然是真理雷霆般的捍卫者。对于谎言,他是决不妥协的。在他的书信中,差不多已是他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他对于基督论方面的错谬论调,对于罪和道德败坏都如霹雳一般给予打击。到最后依然不改雷子本色。我想主知道对于爱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应当是一个对真理从不妥协的人。   约翰另一个喜欢用的词语是见证。他总共用了70次。他用来介绍施洗约翰;见证圣经;见证圣父;见证基督;见证神迹;见证圣灵;见证使徒。在每一个例子中,他都说见证是真的。由此看见他对于真理的热爱永不止息。   我查证过,约翰靠着耶稣的胸膛(约13:25),不仅是享受着耶稣的圣洁的爱,也是为了更清晰地听到从主耶稣的口中出来的真理话语。   依据大多数资料,约翰大约死于主后98年,那是图拉真(Trajan)统治时期。耶柔米在他关于加拉太书的注释里面讲到使徒老约翰晚年体力衰弱,需有人将他抬着上以弗所教会。有一句话是他嘴里常念叨的:“小子们哪,你们要彼此相爱!”问他为什么要常常讲这句话,他回答说,“这是主的命令,如果做到这条,就足够了。”   就这样,加利利的渔夫——彼得,安德烈,雅各和约翰——成为得人如得鱼的超级渔夫,他们带领人的灵魂进入基督的身体——教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用他们在福音书和书信中的见证继续在世界这个大海里撒网,带领众人归向基督。他们虽是凡人,却有着非凡的呼召。(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