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新酒 未必快樂 (詩篇4 默想4)

经文   “你使我心裏快樂,勝過那豐收五谷新酒的人。” 詩4:7 五谷新酒 未必快樂   詩篇第四篇講到三種人。一種是上流人,其實喜愛虛妄、尋找虛假;另一種是虔誠人,他們雖然也會被過犯勝過,但是一旦認罪悔改,神依舊顯他們為義;第三種人,詩篇稱他們為“豐收五谷新酒的人”,代表追求物質利益,滿足物質享受的人。如何看待人對物質的需求,通卷聖經有著與世俗完全不同的觀點。聖經說:“你口中的訓言(或作律法),與我有益,勝於千萬的金銀”(詩119:72)。“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箴15:16)。   新約中,主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路9:25)。耶穌告誡眾人:“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 (路12:15)。一位英國牧師John Henry Jowett說:“一個人真正的價值是當他失去了所有錢財時,他還值多少。”把活在世上的目的放在追求物質利益之上的人,雖可能富有,卻不一定快樂,因為他欲望的洞壑永遠滿足不了。而神給敬虔人帶來心裏的快樂,遠勝過“豐收五谷新酒的人”。   大衛的快樂是苦難中由主而來,是內心的真喜樂;大衛的心裡平安,雖然身處危境,仍能安心睡覺;因耶和華同在,而不怕孤單,也不怕遭害,因耶和華保護他。由此可知,平安與喜樂不根基於物質的豐厚,乃在於主賜喜樂。有神同在,就能化凶為吉,無所懼怕,內心平安,喜樂充盈。

分別為聖 是虔誠人 (詩篇4 默想3)

经文   “你們要知道耶和華已經分別虔誠人歸他自己。我求告耶和華,他必聽我。你們應當畏懼,不可犯罪。在床上的時候,要心裏思想,並要肅靜。(細拉)” 詩4:3-4 分別為聖 是虔誠人   身處背逆之子押沙龍的逼宮追殺,大衛的處境極其險惡。而他明白此時的遭遇與年輕時遭遇掃羅的追殺完全不同。掃羅追殺他是因為掃羅嫉妒神喜悅他,百姓擁護他;而押沙龍追殺大衛,則是神在大衛的“家中興起禍患攻擊”他,雖然大衛“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的罪,因他的認罪(見詩篇51篇),神已經除去。所以詩篇第四篇中,大衛誠惶誠恐地向神呼籲,求神憐恤。大衛心靈雖然痛苦,但因為神除去了大衛的罪,所以他與神的關系卻並未稍減。他知道神會分別誰是“上流人”,誰是“虔誠人”,誰是“豐收五谷新酒的人”(詩4:7)。   虔誠人,原意指“仁慈的人”而言,詩篇中只出現三次。另外兩次在詩12:1和詩32:6。神已將這種虔誠人或仁慈的人,不是虛偽的世人,分別出來,歸為自己,不與世人同流合污。這些虔誠人有三種行動:求告耶和華,神必垂聽;敬畏神,不敢犯罪;默想神旨意,安靜在主面前。“在床上”三個字,表示大衛寫信和寫這首詩時,已近黃昏,即將就寢,他在床上不敢胡思亂想,乃是祈禱後安睡。基督徒也應當這樣,分別為聖,“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弗6:18),做一個虔誠人。

名為上流 其實虛假 (詩篇4 默想2)

经文   “你們這上流人哪,你們將我的尊榮變為羞辱,要到幾時呢你們喜愛虛妄,尋找虛假,要到幾時呢。(細拉)” 詩4:2 名為上流 其實虛假   詩篇第四篇第二節經文中文所譯“上流人”,原文乃是說“人子們”(“sons of men” King James Version,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Darby Translation, etc.)並不表示他們上流或下流,文理聖經譯為“世人”,天主教思高聖經譯為“顯貴的人”,閩南聖經譯為“上等人”。亨利馬太(Matthew Henry)在註釋這節經文時提到可能的譯文是“偉大的人(of great men)”或“高階層的人(men of high degree)”。相信原文“人子們”較為符合大衛當時的想法,並且是大衛對這些人的特殊稱呼,是帶有諷刺意義的稱呼。當他一提到這些“上流人”時,他的臣子幕僚便能知道大衛心中所指的是什麼樣的人。這些人表面上似乎得人心,受擁戴,但他們卻是虛假的偽君子,他們“喜愛虛妄,尋找虛假”,實為下流。   此時正在追殺大衛的押沙龍,就是這一類人。根據撒母耳記下14章描述:“無人像押沙龍那樣俊美,得人的稱讚,從腳底到頭頂、毫無瑕疵”,並且“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但是,俊美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禍心。   主耶穌指著法利賽人說:“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凈杯盤的外面,裏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基督徒應當努力做到像耶穌基督所說的那樣:“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5:37)。基督徒應當遵循主耶穌的教導,行所當行,止所當止;襟懷坦白,誠實無偽。

在困苦中 多次祈求 (詩篇4 默想1)

经文   “顯我為義的神阿、我呼籲的時候、求你應允我。我在困苦中、你曾使我寬廣。現在求你憐恤我、聽我的禱告。” 詩4:1 在困苦中 多次祈求   這是大衛寫的又一首詩。在詩篇第三篇中,大衛寫了他在困境中神必作他四圍的盾牌,它可以得著從神而來的平安,因此他能“躺下睡覺” 。有人相信第四篇詩篇依然寫在約旦河東,即逃避押沙龍的追殺,故可看為第三篇的續集。   大衛在篇首稱神為“顯我為義”的神,大衛在本篇中有三次“求你”,一次“求告”,即大衛一共有四次向神祈求的動作。第一,求神應允他的禱告,因他陷入困苦之中;第二,求神憐恤他,因他尚未獲得平安,他相信神是公義的,暗示那作反的押沙龍是不義之子;第三,求告耶和華,相信神是聽禱告的神(4:3b);第四,求神仰臉及光照。當大衛犯罪之時(指謀殺赫人烏利亞並奪其妻之時,見撒母耳記下十一章),神掉頭不看,使他覺得心痛難堪,神和他之間有了阻隔,現在既已逃難,接受神對他犯罪的管教,所以求神仰臉,讓他和神有“父子重逢”的喜悅感,也求神使烏雲散去,而且光照他,使他心裏快樂(4:3) 。   基督徒在順利時,要懷感恩的心,稱謝恩典的源頭;在身處逆境時,要求告神,讓神成為我們患難時的幫助和拯救。

求神相助 神赐恩福 (诗篇3 默想6)

经文    “耶和华啊,求你起来!我的神啊,求你救我!因为你打了我一切仇敌的腮骨,敲碎了恶人的牙齿。救恩属乎耶和华,愿你赐福给你的百姓。〔细拉〕” 诗篇3:7-8 求神相助 神赐恩福   最后的两节经文里,大卫用了两个”求“,英文用的是祈使句的形式。祈求的对象虽然是同一位,但原文使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即“耶和华”(雅巍,YHWH,或Lord)和“神”(אֱלֹהִים ’elohiym,God)。这当然是符合希伯来诗的平行体的修辞要求。另外,我们也可从这两个词的使用看圣灵默示这节经文的教训。   希伯来文圣经中耶和华(YHWH)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出埃及记第3章,神呼召摩西将神的百姓从埃及带领出来时向摩西启示自己的名字,用的就是这个词,和合本中文圣经译成“我是自有永有的”。所以这个词的一开始出现便表示神要兴起做某件大事。而“神”(אֱלֹהִים ’elohiym,God)这个希伯来词在创世记1:1就出现了,意谓大能的创造者,信实的守诺者,所以圣灵默示时使用了这个词表明神是完全可以信靠的,因为他大有能力,能施行拯救;他是信实的,也信守他拯救的计划。   大卫向神祈求的内容第一是求神“兴起”——“耶和华啊,求你起来(兴起)”。诗篇中共有七处的经文使用了“耶和华啊,求你起来(兴起)”的句式,来表达求神帮助敌挡战胜仇敌或外邦人的攻击;或求神从危难困境中提拔穷乏人,困苦人。第二个祈求是求神拯救。   为什么大卫会在仇敌压境的时候会向神祈求?因为他一生的经历使他知道只有神才值得信靠,因为他又能力,他也是信实。所以他在第七节的后半句,讲述了神为他所行的往事,“打了我一切仇敌的腮骨,敲碎了恶人的牙齿”。其中“打”和“敲碎”用的都是过去时(和合本圣经则用时态助词“了”来表达),所以大卫在此回顾过往神的带领。这就是大卫求告神,信靠神的来源。他相信救恩的源头在神那里,福分的根本是神所赐。

白昼黑夜 神都护卫 (诗篇3 默想5)

经文    “我躺下睡觉,我醒着,耶和华都保佑我。虽有成万的百姓来周围攻击我,我也不怕。” 诗篇3:5-6 白昼黑夜 神都护卫   诗篇第3篇的第二个细拉之后应为整篇诗歌的第三段(the third staza)。在这段里,作者大卫告诉读者尽管押沙龙的谋反已预备了四十年(或四年,见撒母耳记下15:7),但逼宫谋叛,举事突然,令大卫措手不及,几乎是仓惶出逃,离开都城。但在这种情势下,到了夜间,大卫仍旧能够“躺下睡觉”,显示了他对神的信心何等坚定。路德会的圣经学者H. G. 路坡勒德(H. G. Leupold)称大卫在这篇诗篇中达到了“信心的最高境界”。   事实上,大卫在第二天的清晨同样表现出了巨大的信心。因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情势变得十分紧急,消息报来,随从叛乱从四面八方前来进攻的百姓有成万之众。但大卫说,“虽有成万的百姓来周围攻击我,我也不怕”(6节)。   这令人想起马丁路德改教过程中被皇帝和教宗传往沃姆斯的往事。当时他被要求前往那里对于他的“异端教导”进行申诉,他得到了教皇关于他人身安全的保证。但马丁路德的朋友告诉他,如若他被裁定为异端的话,这一保证便形同废纸,而且举约翰胡斯为例,虽也有这样一张人身安全的书面保证,最终仍被烧死。就在他快要到达目的地时,他的挚友乔治斯巴拉亭(George Spalatin)差人送信警告:“绝不可进入沃姆斯!”马丁路德却对信差说,“告诉你的主人,就算沃姆斯城里的恶者如房顶上的瓦片那么多,我还是会进去。”   这样的例子也同样发生在大卫的先祖们从埃及出发,来到巴兰旷野的时候,摩西遵照神的吩咐排除十二个探子去窥探迦南地的情形。经过四十天,这十二个探子回到了巴兰旷野加底斯。就向摩西、亚伦和全会众报告他们所见到的。他们首先报告说,“你所打发我们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并把所带回来“那地的果子”(民数记13:27)给大家看。但其中十个探子却向以色列会众报告了恶讯,“然而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28节),结论是“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壮”(31节)。而另外两个人(以法莲支派的约书亚和犹大支派的迦勒)则对摩西、亚伦和以色列会众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因为他们二人定睛在耶和华神身上,相信神的应许。    一些年之后,就在他过世前几天,当马丁路德谈起这一时刻时,他说:“我毫不惧怕,丝毫也不。”   这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在沃姆斯,他提出了著名的神圣宣告:“除非我被聖經的話語和合理的推理所說服,否則我不能也不會放棄。我站在這裡,我別無選擇。神帮助我。阿们。”马丁路德的勇气从何而来?同大卫一样,他的勇气和帮助从神而来。对于为神尽忠的仆人,无论白昼黑夜,神都护卫看顾。

大声求告 神就应允 (诗篇3 默想4)

经文     “我用我的声音求告耶和华,他就从他的圣山上应允我。〔细拉〕  ” 诗篇3:4 大声求告 神就应允   当我们仔细阅读诗篇第3篇开始几句,尤其是在第一个细拉和第二个细拉之间的经文,并认真默想时,圣灵会带领我们看到这中间所发生的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首先是大卫的心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二两节,面对敌人的加增,所看到“有许多人起来攻击”,听到“有许多人议论”,他的心里难免会有隐忧。这是第一个细拉停顿和我们观察和思考之后所会想到的。等到读完第四节经文,又来到一个细拉时,我们会发现大卫的这个“隐忧”已全无踪迹,代之以完全的信心。这使他“抬起头来”,昂首阔步,大步向前。   为什么大卫的心思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从第三节经文看到大卫所注视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第一、二节经文里,大卫也有呼喊神,但他眼目所至,耳朵所听的是“敌人”和“许多人”。而从接下来的经文看到当他把目光转向“耶和华”是时候,便看到神是“盾牌”和神的“荣耀”。   这样的例子也同样发生在大卫的先祖们从埃及出发,来到巴兰旷野的时候,摩西遵照神的吩咐排除十二个探子去窥探迦南地的情形。经过四十天,这十二个探子回到了巴兰旷野加底斯。就向摩西、亚伦和全会众报告他们所见到的。他们首先报告说,“你所打发我们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并把所带回来“那地的果子”(民数记13:27)给大家看。但其中十个探子却向以色列会众报告了恶讯,“然而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28节),结论是“我们不能上去攻击那民,因为他们比我们强壮”(31节)。而另外两个人(以法莲支派的约书亚和犹大支派的迦勒)则对摩西、亚伦和以色列会众说,“我们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们足能得胜。”因为他们二人定睛在耶和华神身上,相信神的应许。    所以当大卫将目光转向神的时候,当他向神大声求告的时候,他就确信神“从他的圣山上应允我”,相信“神是我坚固的保障,他引导完全人行他的路”(撒母耳记下22:33)。

“细拉”一词 三叠阳关 (诗篇3 默想2)

经文   “有许多人议论我说:‘他得不着 神的帮助。’〔细拉〕” 诗篇3:2 “细拉”一词 三叠阳关   诗篇第3篇有三节经文后都有细拉(英文Selah),分别在第三,第四和第八节。根据旧约学者艾伦·罗斯(Allen P. Ross)介绍,“Selâh(‘细拉’)一词在许多诗篇的内文中出现。它可能指示敬拜者应当在那个时候‘高呼’(selâh也许与sālal〔‘提高或升起’〕有关)。诗篇使用这个词达七十一次之多。诗篇中的Selâh原本不存在,是后来被人加上的。即使如此,‘细拉’仍是个很古老的用词。”   也有其他学者认为“细拉”要求读者或歌手在此应暂停或有间奏,认为表示音乐的暂停或沉思的时刻。这意味着读者或歌手应该停下来思考刚才所说或所唱的内容。因此,根据诗篇第3篇上下文,第二节中的“细拉”可能建议暂停一下,反思大卫所描述的情况的严重性,许多人怀疑上帝的拯救。作为诗篇第3篇的读者,我们是否应该在此作下稍微的停顿,思考我们是否曾怀疑神的拯救呢?在第四节的经文之后,出现了第2个“细拉”。这个“细拉”可以促使读者思考神回应祈祷的保证。这个回应,对于诗篇的作者大卫而言,只能是肯定的结果,因为大卫一生多遇舛蹇,之所以能够化险为夷,端赖神的帮助。所以他的结论就是,“他就从他的圣山上应允我”(4节)。每个基督徒若是扪心自忖,细思往事,都可以得出如此结论。在第八节的经文中,“救恩属乎耶和华,愿你赐福给你的百姓”,作为以色列的君王,尽管身处各种仇敌的追逼,依然不忘为自己的百姓祷告。   大卫相信,“我早晨的祷告要达到你面前”(诗篇88:13),他知道他为以色列民的祷告,神一定垂听,赐救恩和福分给他的选民。    从诗篇第3篇来看,三声“细拉”,很像中国诗词中的阳关三叠,三声“细拉”对神的盼望与感情递进升高,无不传达大卫对神的仰慕敬畏之心。

黎明即起 向神求助 (诗篇3 默想1)

经文   “耶和华啊,我的敌人何其加增!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有许多人议论我说:‘他得不着 神的帮助。’〔细拉〕” 诗篇3:1-2 黎明即起 向神求助   诗篇第1、第2篇通常被认为是诗篇的基石。其中第1篇讲述神的律法在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第2篇则重点宣告弥赛亚必将获得终极胜利。继诗篇第1篇和第2篇之后,有一系列的诗篇围绕一个敬虔的人,所遭遇的种种境况的主题。而第3篇是这诗篇系列中的开篇,描写黎明来临时所遇到的巨大人身危险。   诗篇第3篇可以称之为“清晨诗篇”,理由是第5节“我躺下,就安然入睡,又安然醒来, 因为您保护着我,使我没有受到伤害”(简明圣经)。第4篇则可以称之为“晚间诗篇”,因为诗篇第4篇第8节有“我必安然躺下睡觉,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   诗篇第3篇有题注“大卫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时候作的诗”,这是诗篇总汇中第一次提到“诗”这个词。也是第一篇注明是大卫所作的诗。    诗中,大卫一觉醒来,发现他的敌人“加增”(רָבַב rabab)。这个希伯来原文的词表示数量或程度的增加。在这两节经文中,大卫感觉有许多敌人正在包围他,甚至自己的逆子押沙龙裹挟邪恶势力已经把他逐出宫门,并且还包围着他。他们威吓他,说他已经没有被神拯救的希望了。这番嚣张的言辞有意指出神已经弃绝了大卫,要大卫放弃对神的仰望信靠之心。   但是神的仆人大卫非但没有被“许多人议论”所击败,反而能安然入睡,清晨醒来,立即来到神的跟前,向神求助。他的一生中,一次次危险临到,又一次次化险为夷的经历,就是他愿意来到神的面前,向神求助的结果。这一次也不例外,他有一次“向山举目”,他相信“就从他的圣山上应允我”。

敬畏事主 战竞快乐 (诗篇2 默想七)

经文   “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当以嘴亲子,恐怕他发怒,你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 诗2:11-12 敬畏事主 战竞快乐   诗人在前面的经文对世上的君王,臣宰和万民发出规劝,又接着在11-12两节经文中用三个祈使句,要求他们“存畏惧事奉耶和华”。这句话表明了对上帝深深的敬畏和尊敬。这里的“惧怕”不是害怕,而是承认神的大能、威严和权柄。它要求谦卑并承认上帝的主权。查“畏惧”一词,希伯来原文(יִרְאָה yir’ah)在旧约经文中使用45次,其中43次指对于神的敬畏,只有以赛亚书7:25指明“怕荆棘和蒺藜”和以西结书1:18,“至于轮辋,高而可畏”。多处的经文使用这个词表达人应当敬畏神:“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训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 15:33);“ 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箴 22:4); “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箴 14:27),都是极宝贵的教训。   “战兢而快乐”,意味着要因上帝的王权和权柄而喜乐,但同时也要意识到他的圣洁和公义。 “战兢”表示由于敬畏而产生外表的战栗,因知道神是公义而在外表上现出的恭敬谦卑顺服的样子。   在第12节中,两次提到“怒”,“怒气”,前者是动词,旧约圣经用了14次,都是用在耶和华神因他的公义。而向犯罪而又屡教不改的人发怒,这是义怒,主耶稣心里柔和谦卑,但见到神的殿成了贼窝,就动了义怒,洁净圣殿。    那鸿书1:6节说:“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磐石因他崩裂。”人们当以嘴亲子,以承认他君王的权柄,顺服他的旨意,敬畏他,事奉他,来消除他的怒气,否则只有在道中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