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怒烈火 吞滅仇敵 (诗篇21 默想4)

经文   “你發怒的時候,要使他們如在炎熱的火爐中。耶和華要在他的震怒中吞滅他們,那火要把他們燒盡了。” 詩篇21:9 震怒烈火 吞滅仇敵   在與仇敵的爭戰中,神始終在他的子民一邊。   詩篇21篇8-11節描寫神如何對付他的仇敵。神的行動有四種:1.搜出仇敵,搜出那些恨惡神的人;2.用烈火焚毀仇敵,在震怒中吞滅他們;3.滅絕仇敵的子孫(子孫原文是果子);4.腳踏仇敵頸項上,又搭箭在弦射向他們的臉孔。   詩篇18篇40節“轉身逃跑”原文是“神把仇敵的頸項賜給我”,就像勝利的約書亞一樣,吩咐以色列軍隊的軍長用腳踏在仇敵亞摩利諸王的頸項上(約書亞記10:24)。21篇12節中的“轉背逃跑”原文並無“逃跑”的動詞,原文是“使他們轉背”(英文“for you will make turn their backs”NIV)意思是仇敵先伏在地上,後來身體翻轉過來,仰面朝天,然後勝利者引弓搭箭,射向他們的面孔,增加他們的痛苦而死亡。   這四種行動,有些注釋家相信是指彌賽亞降臨時對付仇敵的境況。他要在全世界搜出一切曾反對基督的人,然後把他們丟在火湖中,那火湖是炎熱的火,是硫磺的火(啟示錄20:10)。他們連他們的子孫也要被丟在火湖中。   詩篇34篇16節說,“耶和華向行惡的人變臉,要從世上除滅他們的名號”,他們在世上不再有名字了。11節說,“他們有意加害於你”,指歷代一切反對基督,逼迫基督徒的人所說的一切計謀,都已失敗,他們企圖消滅神的教會,結過教會更加興旺,正如羅馬瘋狂皇帝尼祿殺害使徒彼得,把他倒釘在十字架上,但今天聖彼得大教堂就矗立在二千年前彼得被釘十字架的地方。在詩篇第2篇就已說過,世上犯反對神的人,神在天上嗤笑,使他們的計謀都不能成就。

王所倚靠 主的慈愛 (诗篇21 默想3)

经文   “王倚靠耶和華,因至高者的慈愛必不搖動。” 詩篇21:7 王所倚靠 主的慈愛   詩篇21篇第7節是一個過渡,詩人從對於以往神帶領以色列人戰勝仇敵,得到拯救的讚美,過渡到對將來神繼續以能力護佑以色列的願望和祈求。關於這點,從英文NIV的譯文的動詞的時態可以看出。   在詩篇第1節到第6節中,每一句的主要動詞,不是用過去式,就是用現在完成時態。因中文的動詞沒有時態的變化,所以句子中動作有關時間的細微差別,不能完全表現出來。從英文的翻譯中,在詩人描寫勝利的動詞看出那都是過去神帶領的。詩人所要讚美的乃是一位有能力的神。   作為過渡,第7節表示神不僅是有能力的,而且是守約的神。這可以從詩人選用一些描述“約”的詞彙中可以看出。其中希伯來詞語hesed英文譯成“unfailing love”(NIV),中文譯成“慈愛”。從賽54:10中可以看出這個詞是與“約”有關聯的:“大山可以挪開,小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約就是神與以色列人的先祖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訂立的約。以色列人雖一而再、再而三地背棄這個約,但神總是不背棄。第二個詞是botah(trust),希伯來原文的這個詞與“約”一樣,有兩個方面。一面是在訂約的一方—神,在他是永久不改變的,另一面是訂約的另一方—王和他的百姓(即以色列民)。因為神的特性是永不改變,所以對於他所立的約,是值得信賴,可以倚靠的。於是,在詩人期望將來的勝利時,就有了第7節的詩句:“王倚靠耶和華,因至高者的慈愛必不搖動”。   在這裡,我們又一次聯想到耶穌基督。生活在19世紀末的英國傳道人和聖經注釋家Alexander MacLaren曾說,出於信心而對任何人能全身心的倚靠都是言過其實的,除了對那位至高者以外。因他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是他和神救贖計畫的勝利,是根源於他和神一樣的不變的愛。這就是我們任何時候都可以信靠他的理由。

靠主得勝 主也賜福 (诗篇21 默想2)

经文   “你以美福迎接他,把精金的冠冕戴在他頭上。” 詩篇21:3 靠主得勝 主也賜福   如前所述,詩篇21篇的注釋家都同意這是一首對神引導下,以色列人勝過敵人的感謝詞,因為在第1節和第5節都提到“你所賜的得勝”(“the Victories you give” v.1 “the victories you gave”v.5, NIV),雖然和合本聖經都譯成“得救”。   第2 節講到得勝的原因,從而也帶出了感恩的原因,是因為神聽了王“心裏所願的”和“嘴唇所求”的。聖靈啟示王寫下這一詩句實在是要我們思想或反省,我們禱告的時候,心靈所願與嘴唇所求是否一致。當我們在用嘴唇“阿們”(意思是誠心所願)別人的禱告時,是否我們真的是我們誠心實意之所願。如果真是那樣,那神必定應允我們的禱告。因為,神的天性就是愛我們、祝福我們,他的愛期盼帶著活潑和更新的大能流入我們心中。神把他兒女禱告當作導管,要讓他的恩典都必須有祈求而來。神曾應允他的子民,他要將屬天的活水灑在他們乾涸的沙漠之上。神有賜福給人的旨意,但恩典的方向則端賴人的心意來決定 .   詩篇21篇第3節像是一篇歡迎王凱旋得勝,班師還國的歡迎詞,迎接大衛率領以色列人馳驅征戰,克敵歸來。神既喜悅王的誠心所願和嘴唇所求,在賜他得勝之後,又賜他以美福(rich blessings, NIV),而且還將“精金的冠冕戴在他頭上”。   眾多的詩篇注釋家都對大衛詩篇中用詞的精美讚歎擊節,試看“美福”(rich blessings),和“精金的冠冕”(a crown of pure gold),英語翻譯成”rich”,並不是“富足之福”,而是指神所賜之福(blessings)本身的厚重豐富,故英文用的是複數,這不是人們普通所指的福當得起的,只有主耶穌在登山寶訓裏的Beatitudes(八福)才當得起,因為這是“洪福”(eternal blessing, v.6 NIV),英文直譯為中文應該是“永恆之福”。與主所賜的福相比,人間之“福”,何等區區,不過爾爾。

王的喜樂 神的能力 (诗篇21 默想1)

经文   “耶和華啊,王必因你的能力歡喜;因你的救恩,他的快樂何其大!” 詩篇21:1 王的喜樂 神的能力   一些研究詩篇的聖經學者,把詩篇19篇、20篇和21篇歸為一組,表示大衛王從不同的角度讚美神,是值得反復誦讀的。也有的聖經學著認為詩篇20篇與21篇雖然都講到王的得勝,但20篇是王對於得勝仇敵向耶和華神的祈求,21篇則是王對於已然得勝而向耶和華神的感恩。無論採用哪種觀點,都在表明耶和華神的名是我們得勝泉源。正如大衛在詩篇20篇中說“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神的名”。   耶和華神的名是得勝泉源,是因為神的能力。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出走之後不久,埃及法老王變心反悔,率領“一切的馬匹、車輛、馬兵與軍兵”(出14:9)前往追趕,在以色列人安營的地方追上了。以色列人看到後有追兵,前有紅海,就甚懼怕,大發怨言。但神吩咐摩西舉手向海舉杖,把水分開.摩西照神的吩咐去行,神使紅海水分開,以色列人得以安然過去。後來神又吩咐摩西向海伸杖,水就回流,淹沒了埃及的“車輛與馬兵”(出14:28)。後來摩西和姐姐米利暗帶領以色列人向神讚美,“耶和華啊,你的右手施展能力,顯出榮耀;耶和華啊,你的右手摔碎仇敵”(出15:6)。   大衛一生的經歷也是如此,多少次神向大衛施恩典、顯能力,把他從危難的境地拯救出來,帶領他在和仇敵的征戰中得勝。所以他說:“因你的救恩,他(指大衛本人)的快樂何其大”。中文和合本聖經在這裡所譯“救恩一詞”,在英文聖經中有的譯成“勝利”(How great is his joy in the victories you give. NIV/CEV/ERV)也有的譯成“救恩”(KJV/ESV/Darby)。呂振中中文譯本的這一節聖經譯作“因你賜的得勝,而非常快樂”。得救和得勝常常連在一起,靠著神的能力得救、得勝,使王的快樂何其大。作為基督徒,我們有因得救和得勝的快樂嗎?

大卫祈求 君王祝愿 (诗篇20 默想3)

经文   “求耶和华施行拯救;我们呼求的时候,愿王应允我们!” 诗篇20:9 大卫祈求 君王祝愿   诗篇20篇的题头有“大卫的诗,交与伶长”(和合本),应为大卫所作无疑。且根据诗篇研究者罗斯 艾伦(Allen P Ross )的观点,“凡在诗中把那一位受膏君王置于最突出地位的诗篇,都称为皇室诗篇。经文提及君王生平的一些重要时刻,例如他的加冕、他的婚礼,或他前往打仗的经过,显然诗篇20篇属于这一类。   在《圣经字义注释》中有一句话论到大卫的诗篇,“一位诗人国王应该创作一首国歌来祈祷他自己的胜利,这也是整个国家的胜利,这似乎并非不可能。”诗篇20篇恰恰就是君王行将奔赴战场,但在出发之先,他停下来在圣所中祷告,会众也一起为他代求。   从诗的内容来看,大卫祝愿君王几件事:1. 愿上帝应允你的呼求(20:1、9); 2. 愿上帝保护你(20:1);3. 愿上帝援助你,并坚固你(20:2);4. 愿上帝悦纳你的祭物(20:3);5. 愿上帝成全你的心愿(20:4):6. 愿我们为你的得胜欢呼(20:5);7. 愿上帝应允你一切的祈求(20:5)。   一位君王,军队的统帅,在战争前夕,来到神的圣所,寻求神的旨意,向神祈求。正如使徒行传13:22所说,神为大卫作见证:“我寻得耶西的儿子大卫,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不像以色列第一个王扫罗,没有遵守所神吩咐他的命令,擅自勉强向神献祭。   当大卫的祷告词向士兵和百姓们发布,众人俱得安慰,深受鼓舞。因为大卫知道,1. 耶和华定然保护自己所立的受膏者;2. 神必定从天上应允他的呼求。得到了来自神的应许,军队士气大振,敌人必定站立不住,而神的子民必然在神的圣山锡安“立得正直”。

靠神聖名 神必應允 (诗篇20 默想2)

经文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 神的名。” 詩篇20:7 靠神聖名 神必應允   大衛在詩篇20:7說:“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原文並無“靠”字,直譯可為“有人、車!有人、馬!”是諷刺語。當時以色列人並無戰車,但外邦人有之,非利士人有,亞蘭人有,亞捫人也有。至於馬,考古史料發現在中亞一帶有人類最早馴養馬匹的的遺址,時間可追溯到主前3500年。中國漢武帝時,就有從大宛(今西亞一帶)輸入大宛國、月氏國的汗血寶馬。但是以色列起初無馬,後來是從埃及買來的(王上10:28;賽31:1)。大衛認為“外邦人靠車?埃及人靠馬?我們只要靠耶和華神聖的名,便會使敵人一潰千裏,灰飛煙滅了”.   先知何西亞預言,將來神“要憐憫猶大家,使他們靠耶和華他們的神得救,不使他們靠弓、刀、爭戰、馬匹與馬兵得救”(何1:7)。詩篇33:17也說:“靠馬得救是枉然的;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大衛年幼時曾面對前來挑戰的非利士人歌利亞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撒上17:45)。他寫這篇詩時,可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和回憶當時當時用溪中的石子打中巨人前額的勝利情景。後來他說:“他們都屈身僕倒”,包括歌利亞在內。大衛卻起來,立得正直,接受以色列人的歡呼。   最後他說:“求耶和華施行拯救;我們呼求的時候,願王應允我們”(詩20:9)。這裡的王,暗示將來的彌賽亞,因為6節提及神要保護他們的受膏者。將來輪到這位受膏者要垂聽百姓的呼求。他將來為王時,地上的人,都要向他跪拜,也都要向他呼求,那時是真正的千禧年時代,王必應允地上一切的人向他祈求。

神是旌旗 得勝保障 (诗篇20 默想1)

经文   “我們要因你的救恩誇勝,要奉我們神的名豎立旌旗。願耶和華成就你一切所求的。” 詩20:5 神是旌旗 得勝保障   大衛既是詩人,也是君王,作戰的時候,又是軍事指揮員。戰爭的指揮員,自然要以取勝為目的。但是究竟什麼是戰爭決勝的主要因素?“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以為有了兵車戰馬,就能打勝仗。根據聖經的記載,直到大衛的時代,以色列還沒有兵車戰馬。但是出埃及有記載,當時的強國埃及,則在450年前已有兵車戰馬了,“埃及人追趕他們,法老一切的馬匹、車輛、馬兵與軍兵,就在海邊上靠近比哈希錄對著巴力洗分,在他們安營的地方追上了”(出14:9)。以色列人卻在摩西的帶領下,靠著神的能力,藉著回流的紅海水,將埃及法老王的兵車戰馬盡行吞滅。但神藉著摩西告誡以色列人:“只是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馬匹;因為耶和華曾吩咐他們說:‘不可再回那條路去’”(申17:16)。   大衛是一個敬畏神的人,既然神禁止王為自己加添馬匹,他就不為自己加添馬匹,免得“再回那條路上去”。但到了所羅門的時代,所羅門王不但娶埃及法老王的女兒為妻,也從埃及進口了馬匹車輛以發展馬兵(王上4:26-10:26)。不過因這生意,也進口了埃及的偶像和物質文化,使神的子民靠車靠馬,將兵車戰馬作為戰爭勝敗的唯一倚靠。   那麼,以色列人靠什麼得勝呢?大衛說:“我們要因你的救恩誇勝,要奉我們 神的名豎立旌旗。”神有很多名字,其中的一個名字是“耶和華尼西”;“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注:就是“耶和華是我旌旗”的意思)”(出17:15)。大衛決戰取勝的因素是靠禱告——奉耶和華得勝的名禱告。他在出征之前,教導百姓為王為國禱告:“願名為雅各神的高舉你,是記念神對以色列的應許。人的計畫韜略,運籌帷幄,並沒有錯;但更要緊的是神“成就你的一切籌算”(詩二O:1-4)。他知道組織的重要,車戰是進步的科技;但他更相信神的大能,神令既出,敵人都會望風喪膽,扑倒失敗。

三省己身 求主除罪 (诗篇19 默想3)

经文   “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詩篇19:14 三省己身 求主除罪   大衛看見日出日落的宇宙奇景,讚美神創造的奇工;思想神律法的全備,指出它能賜人生命;又從神話語如精金,似蜂蜜,得出能使人生命聖潔的結論;最後在神的威嚴能力和話語的光照下,跪下祈禱,省察自己,吐露心聲,以教後進。   大衛在詩篇19篇接下來的詩句中,說出五種罪行,求神赦免:   在自省完結後,大衛做最後的禱告說:“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14節)。這也是我們基督徒的禱告,願我們日而三省自身,做完全人。

律法全備 賜人生命 (诗篇19 默想2)

经文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詩篇19:7 律法全備 賜人生命   詩篇19篇是一篇引人入勝的詩篇。詩人在這首詩中,不再提苦難受逼迫的事情,而是從神的創造(神學中稱為神向世人所做的一般啟示),看到神的偉大。進而又思想到神通過摩西向以色列人所宣告的律法(在神學中稱為神的特殊啟示),指出神的話語是何等寶貴,何等甘甜。   詩人在誦讀神的律法時,心中無限興奮,列出神律法的六種功用:1.律法是全備的,能蘇醒人心;2.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3.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4.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5.道理潔淨、存到永遠;6.典章真實、全然公義。這幾節詩句可以說是詩篇119篇的縮影。詩人認為神的律法有賜人的生命的功效。詩人在講述神律法對於人的改變,是從裏面(人心)到外面(眼目)的徹底的改變。   聖經在講到人心的時候,多次提到,人並不知道自己,只有神知道。在王上8:39,所羅門向神禱告說:“你是知道人心的,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們,惟有你知道世人的心”,箴言16:2則說:“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普遍地來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17:9)   人們常常用“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來把今人與古人做對比,今世與古時相比較,感歎世道澆漓。其實,自從人類始祖亞當犯罪之後,人的靈魂就與神隔絕不能溝通,處於昏蒙狀態。唐朝文學家韓愈在《獨孤申叔哀辭》中問道:“眾萬之生,誰非天邪?明昭昏蒙,誰使然邪?”韓愈的意思是,天下芸芸眾生的來源無非出自上天,那使人能明白事理或愚昧無知的又是誰呢?大衛在聖靈默示下所寫的詩句則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是神的話語,因為“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蘇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是愚人有智慧”。

穹蒼諸天 見證創造 (诗篇19 默想1)

经文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詩篇19:1 穹蒼諸天 見證創造   仔細閱讀詩篇19篇,可以讀到希伯來詩體文中美麗的“對聯式”文句,猶如中文律詩中的對偶句或駢體文。詩中兩句是一對相對偶的句子,譬如第1節“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以下也是如此。   “諸天”是猶太人對天的稱呼。大衛說諸天會“說話”,述說神的榮耀,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並非是天真的會說話,乃是我們夜觀星象,天上千萬星星,辰宿列張。天文學家也把天上的星畫成圖畫,以便有心研究天文的人容易認記。天上星宿閃爍的光範圍內為七級。一級的星,其光甚明,七級則極暗,要藉助望遠鏡方能觀察到。但千萬星宿不停閃爍,世人覺得是神榮耀記號,又說“穹蒼傳揚他的手段”,“穹蒼”按希伯來文直譯是“廣大的空間”的意思,中文譯為“穹蒼”,有“穹隆而高,色蒼而深邃”的意思,詩經即已有此名詞。“手段”一詞,現今多有貶義,故《當代聖經》譯作“作為”,呂振中版聖經則譯作“所作的”,天主教的思高本聖經則譯成“化工”。   大衛說:“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後來卻說:“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是否前後互相矛盾?啟示大衛的詩意乃是說:諸天和穹蒼每日都已發出“無言之言”,是人們知道神創造的偉大;晚上則在觀看天香的時候,也覺得群星正發出“無語之語”,使人明白神創造的奇妙。其實他是說:“天無人言,亦無人聲”,正如中國古語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強調上天日日有其作為,而並不訴諸言語。然而自有諸天和穹蒼見證他創造的偉大和奇妙。   人也從這諸天和穹蒼的見證中,看到神的偉大,正如一首讚美詩唱的:“主啊我神,我每逢舉目觀看/你手所造一切奇妙大功/看見星宿,又聽到隆隆雷聲/你的大能,充滿了宇宙中”(《世紀頌贊》第6首),誠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