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歸順 萬族敬拜 (诗篇22 默想10)

经文   “地的四極都要想念耶和華,並且歸順他;列國的萬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因為國權是耶和華的;他是管理萬國的” 詩篇22:27-28 萬國歸順 萬族敬拜   這篇詩歌中,有些預言已經應驗,例如有關救主彌賽亞在十字架上受苦和受死的預言,都在大衛受感寫作詩篇22篇大約1000年之後應驗。但是也有一些預言沒有應驗。在詩篇第2篇中曾經提及將來聖子(耶穌基督)要統治萬國萬邦,在詩篇22篇的27、28節也很清楚地預言將來彌賽亞要統治全球,到那時萬國都要歸順他,萬族都要在他面前敬拜。   關於萬國,是否應該包括中國,答案當然應該是肯定的。那麼聖經裏有哪處的經文提到中國呢?   有人舉出以賽亞書49:12節為例:“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來(注:“秦”原音作“希尼”)。”認為這裡的秦國(希尼)就是中國:“中華民族之名稱,其見於西人昔日著述者,為希臘人之‘希乃’(SINNAI)、猶太人‘希尼’(SINIM),羅馬人之‘希瑞’(SERRE)、印度人之‘支那’。蓋嬴秦主國,威震西陲,而印度通中國,及希臘通印度,均當吾國周秦之際,故其人得以朝代之名,名吾國民族而稱之曰秦。其後加以音尾,遂成震旦之詞,支那則又自震旦二字所演出也。希臘羅馬所稱各詞,似亦為秦字轉變。此則中華國族之又一名號也”。這句話出自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聖經與中國古代經典》。   但香港海天書樓編輯發行的啟導本聖經則在解釋賽49:12時說:“‘這些從秦國回來’一語是說‘這些從極南方來’”。研讀本聖經編輯小組在討論“這些從秦國來”這句經文時,探究了“秦國為中國說”的來龍去脈後,得出的結論是:“賽四九12《和合本》的‘秦’是否為恰當的譯詞?是否即指中國?從以上的討論來看,既無法完全肯定,也無法完全否定”。但他們在結語時說的“不過即使賽四九12與中國無關,上帝依然寶貝每一個民族”是對的,因為“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

專心事奉 堅持四要 (诗篇22 默想9)

经文   “你們敬畏耶和華的人要讚美他!雅各的後裔都要榮耀他!以色列的後裔都要懼怕他!” 詩篇22:23 專心事奉 堅持四要   在詩篇22篇第二段裏,世人提出四個“要”,作為對虔誠事奉主的人的命令:1. 要讚美神(22、23節),如上篇所述;2. 要榮耀神(23節);要懼怕神(23節);4. 要還願(25節),這是一種屬靈的命令。   主耶穌說:“人憑著自己說,是求自己的榮耀;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這人是真的”(約7:18)。這個世界的人,紛爭擾攘,所為盡都是名利。而主耶穌來到世上,一是服事人,他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太10:45);二是榮耀神。主耶穌教導于他門徒的也是這樣,聖經要我們:“一心一口榮耀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羅15:6)。我們事奉主的人,如果“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我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神給我們每人不同的天分與屬靈恩賜,讓我們服事他、榮耀他的名(歌羅西書3:23-24)。   事奉主的人,除了要讚美神,榮耀神,還要懼怕神。為何要懼怕神呢?因為我們是罪人。創世記28:17記載雅各看見天梯,就說:“耶和華真在這裡,我竟不知道。”他當時的心情,不是快樂,不是讚美,而是懼怕,他說說:“這地方何等可畏”。雖然因信耶穌,我們的罪得到赦免,但因為我們的老我還沒有死透,所以還會犯罪。所以羅馬書告誡基督徒:“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羅11:20)。   事奉主的人,根據大衛詩篇22:22,除了讚美神,榮耀神,懼怕神,還要還願。舊約時代的律法很重視人在許願後還願的重要性。申命記23中說,如果人許了願,“你不償還就有了罪,你若不許願,倒無罪”(申23:22),這是向神負責任,向人作見證。神不是“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林后1:19-20)。他是这样,他要屬他的人也與他一样,只作是的人,不作是而又非的人。這樣活在神的面前,是神所喜悅的。

讚美不斷 傳揚主名 (诗篇22 默想8)

经文   “我要將你的名傳與我的弟兄,在會中我要讚美你。” 詩篇22:22 讚美不斷 傳揚主名   詩篇22篇從22節到31節是這篇詩的第二段,實在一宿哀哭求告之後,早晨便必歡呼的讚美聲音,因此詩人的口氣和周遭的環境都發生很大的轉折。   前段第21節是轉捩點:“你已經應允我。”憑著這樣的信念,詩人超越內心的愁煩和身外的苦境,向神發出讚美。“讚美”一詞在本段出現四次,連同對神的“敬畏”、“榮耀”、“下拜”、“事奉”等詞句,成了受苦者凱旋得勝之歌的主題。他不再覺得神遠離他,反而見證說:“因為祂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祂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祂就垂聽。”(24節)願我們從詩人的經歷得到鼓勵,在受苦時好像他一樣,知道神仍與我們同在,我們可以傳揚神的名,在大會中讚美祂,並向祂還願。   這段詩中四次提及的讚美分別是:   他們讚美神的目的有二:

仇敵圍繞 氣壯如牛 (诗篇22 默想7)

经文   “有許多公牛圍繞我,巴珊大力的公牛四面困住我;它們向我張口,好像抓撕吼叫的獅子。” 詩篇22:12-13 仇敵圍繞 氣壯如牛   大衛說在他急難時,覺得圍困他的敵人如許多公牛,又如巴珊大力的公牛。   巴珊是個地名,乃是瑪拿西半個支派所佔領河東地區北部(約書亞記3:30)。此地產大力牛,早已著名。摩西在申命記早已提到巴珊出產公綿羊、山羊、上好的麥子和葡萄(申32:14)。以西結書也提及巴珊盛產羊與牛等肥畜(結39:18)。在以色列人未佔據之前,巴珊有王名“噩”(民21:33)。詩篇68篇寫到巴珊地勢多山,且是“多峰多嶺”,以賽亞說巴珊出產橡樹。   仇敵圍繞不僅如巴珊大力的公牛,其勢又如抓撕吼叫的獅子(13節),後來又說他們是犬類和野牛。面對這一切野獸的包圍,大衛如何脫身?大衛只有懇切祈求,但這些話也是預言主被釘十字架時,十字架下的敵人,包括祭司長、文士和法利賽人,還有羅馬大力的士兵,他們十分兇惡,一定要把耶穌之於死地。在這段預言耶穌受苦的詩句中,應驗在耶穌身上的有以下幾樣:

手腳被紮 衣服被分 (诗篇22 默想6)

经文  “犬類圍著我,惡黨環繞我;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我的骨頭,我都能數過;他們瞪著眼看我。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拈鬮。” 詩篇22:16-18 手腳被紮 衣服被分   詩篇22:16是特別值得我們仔細思想的,就是那些“犬類”與“惡黨”(指一切反對他的人而言)把他釘在十字架的極刑,大衛只能預言說,他們紮了他的手和腳。“紮”字,原文應作“刺透”的意思(NIV譯作:“they pierce my hands and my feet”)。當時耶穌是被粗而長的鐵釘釘穿手腳,而那兩個強盜乃是被用毒繩紮緊手腳,慢性中毒而死。主耶穌一夜未睡,被被彼拉多下令毒打,以致皮破血流,身體十分疲憊。   “我的骨头,我都能数过”,这大概在形容他很瘦弱,也可能形容他的衣不遮体。一方面指他的脆弱,一方面指他的羞辱。而人还在继续的来争夺他仅有的一点东西。   最後大衛求神救他的魂(20節原文並無靈字),脫離刀劍,救他生命脫離犬類。中文和合本聖經在20節後用小字注上“獨一者”甚合原意,可指生命,粵語聖經譯為“孤身”。但在犬類後面漏譯了“能力”二字(Deliver me from the sword, my precious life from the power of the dogs. NIV),原文為“犬類的能力”,天主教思高本聖經則譯為“爪牙”。   詩篇22篇18節清楚預言耶穌被釘之前,他的外衣和裏衣都被剝去分掉。約翰當時站在十字架前,親眼看見一个羅馬士兵把耶穌外衣撕為四分,每位士兵一份。後來因為裏衣是一塊,“沒有縫兒,是上下一片織成的”(約19:23),於是兵丁就拈鬮,看誰得著裏衣,因此約翰加以解釋說:“這要應驗經上的話說:‘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約19:24)。文理聖經譯作“分我外衣,鬮我裏衣兮”。可歎世人,汲汲於蠅頭物質私利,丟棄賜生命耶穌的宏大救恩。保羅書信將耶穌的生命比作義袍,要我們披戴耶穌(羅13:14;加3:27),意思要我們住在他裏面,整天與他同行。

投靠真神 神必拯救 (诗篇22 默想5)

经文   “我們的祖宗倚靠你;他們倚靠你,你便解救他們。 他們哀求你,便蒙解救;他們倚靠你,就不羞愧;” 詩篇22:3-4 投靠真神 神必拯救   同以色列中敬畏神的人一樣,大衛從小便知道他們的祖先們如何在痛苦中依靠神,神便拯救他們。特別在士師的時代,以色列人多次受外邦的欺壓,“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的時候,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救他們”(士3:9,13;4:3;6:7,、;10:10;撒上12:10)。   本篇詩7次提及“救”字,即4、5、8、20、21諸節,表示神是負責拯救他百姓的神。詩篇22篇所用到“救”這個字,除單獨使用外,還與其他字組合構成“解救”(4,5),“搭救”(8)。從使用的語境來看,既有身遇險境,靠神搭救而得以存留之意,也有身陷惡罪,靠神救贖不致沉淪的含義。在大衛的詩篇中,很多地方描寫了大衛所遭遇這兩種的拯救。所以詩篇22篇,雖然是預言表述(即所謂的預表)彌賽亞在受苦受難中的光景和他懇求救贖的心情,也反映了大衛生活中曾經遭遇過的經歷。   大衛說,他是蟲,不是人,這是古人自謙之語。約伯也稱自己為“蟲”與“蛆”(“何況如蟲的人,如蛆的世人呢”伯25:6)。在以賽亞時代,神安慰以色列人時如此說:“你這蟲雅各……不要害怕”(賽41:14)。此蟲原為極其微小之蟲,所以被人藐視、嗤笑,也撇嘴搖頭。18節是敵人的譏笑語,應驗在十字架下那些文士、長老、祭司長,甚至同釘十字架的強盜之口(太27:41-44)。   但大衛在此提及神對他的憐憫,說:   這幾點,表示神愛一個人,是從母親懷胎時已開始,正如神對耶利米說,“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耶1:5);神也對以色列家說:“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保抱;自從出胎,便蒙我懷搋”。神既從以色列被懷腹中時即存厚愛,自然也必成為他一生中的拯救,只要他願意投靠真神。

背負人罪 遭神離棄 (诗篇22 默想4)

经文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為什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 詩篇22:1 背負人罪 遭神離棄   這兩句悲痛的哀求,是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所說的第一句話,根據馬太福音27章46節所記載,當時耶穌所說的是亞蘭語:“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馬太將之譯成希臘文:“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太27:46;可15:34)?不過大衛在此多了幾句話,“為什麼遠離不救我,不聽我唉哼的言語?”這篇詩歌三次提及“遠離”,第二次是在11節,又加了一句話說,“因為急難臨近了”。第三次是在19節,又加一句話,“求你快來幫助我”。這三次“遠離”,可能是大衛自己親身的經歷,覺得神遠離了他,到底大衛在什麼境況中和怎樣的苦難中覺得神遠離他呢?除非是在他蓄意謀害赫人烏利亞並奪其妻拔示巴之後,神因他蓄意殺人而“甚不喜悅”(撒下11:27).可能在那幾天的時間裏,他覺得神遠離他而覺得十分痛苦,甚至要終夜躺在地上(撒下12:16)。只等到悔改之後(詩32篇和51篇是大衛悔改認罪禱告的記錄),他才與神恢復交通。   但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痛苦地喊出這兩句話之時,是一種奧秘,因為主耶穌本為聖子,他和聖父從未分開。但現在因為要背負全人類的罪孽(約1:29),神不忍觀看他獨生愛子如此受刑罰,所以,“暫時”掩面不看他。主耶穌在靈裏便覺得神離棄他,心中十分痛苦。這也是前一天晚上,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 “心裏甚是憂傷”,“極其難過”的原因(可14:32-34)。不過父與子怎樣做暫時的分離,非人類所能了解,等到他背負全人類的罪孽之後,完成救贖大功,那時耶穌要再稱呼神為父(路23:46)。   大衛在靈裏發表他的神學理論說:“但你是聖潔的”(詩22:3),所以神掩面不看他兒子背負全人類的罪,代替世人成為世界上、歷史上最大的罪人,神是聖潔的,所以要暫時離開他了。

調寄朝鹿 預言基督 (诗篇22 默想3)

经文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朝鹿” 詩篇22題注 調寄朝鹿 預言基督   詩篇22篇是著名的16篇彌賽亞詩篇中的一篇。詩篇22篇預言了彌賽亞(受膏者之意,即新約的基督)在十字架,為救贖世人的罪所受的苦和受的死。大衛是受聖靈的感動所寫這篇詩的作者。在通篇的起首有“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調用朝鹿”的題注。   在150篇詩篇中,有28篇的開頭題有“交與伶長”。原先詩篇中的大多數是可以吟唱的,是用於聚會中做敬拜之用的。伶長則指帶領敬拜團隊、負責聖樂事工的人員。詩篇22篇既以彌賽亞在十字架上受苦和受死為主題,自然應當交與伶長收藏,以便常常詠唱而使主的救贖洪恩被永志不忘。伶長也是“聖殿歌手中最優秀之人”(司步真語)。耶穌基督就是舊約聖經預言那將要來的以色列的“那先知”(約1:21)和“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的“聖者”(賽57:15)。新約聖經說耶穌“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作為最卓越的詩篇的22篇自然要交給聖殿歌手中最優秀之人,因為“萬人中的第一人是配得由伶長來贊頌”(司步真)。   詩篇既可以唱,就需配上曲調。大衛除了詩人,也是音樂家,擅於演奏,精通曲調。他寫的詩篇,常冠上曲調,交與敬拜團隊頌唱。詩篇常用曲調有細拉、慕拉便、百合花、女高音、瑪哈拉、遠方無聲鴿、休要毀壞、流離歌、第八調、朝鹿等。這些曲調大都已失傳,其意義也多無從查考。   詩篇22篇的作者在寫彌賽亞受苦受死經曆時,是否會聯想到那位受膏者好像一頭清晨站在山巔絕境,孤獨無援,只得仰天長望的鹿,就此用了朝鹿的曲調。其情景正如先知以賽亞在寫耶穌被捕受審時想到那只“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被牽到宰殺之地”的羊羔(賽53:7)。

献祭十架 基督负罪 (诗篇22 默想2)

经文   “耶和華啊,求你不要遠離我!我的救主啊,求你快來幫助我!” 詩篇22:19 献祭十架 基督负罪   正如威爾遜(T. Ernest Wilson)指出的那樣,詩篇22篇在16篇彌賽亞詩篇中,“就基督在十字架犧牲受死的描寫來說”,是“尤見重要的”。而且同其他幾篇互為補充,詩篇22篇所描寫的基督,是利未記中所預表的贖罪祭祭物的真體,所強調的重點則是基督的受苦;另外的三篇分別是詩篇40篇,表示的利未記中的燔祭,強調的是基督順從神的旨意;詩篇69篇表示的是贖愆祭,強調的是基督承受的懲罰;而詩篇118篇則是表示平安祭,強調基督作先知的預言。   作為一篇完整的詩篇,22篇從不同的方面記載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獻祭。整首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督受苦,第二部分是基督成就救恩。第一部分中,1-2節是基督的哀歌;3-5節是以色列歷史的回顧;6-8節是十字架前眾民的譏誚;9-11節又是以色列民蒙搭救的歷史,12-18節描寫基督肉身受苦;19-21節是基督受苦這一部分的高潮,也是兩部分之間的轉折。第二部分基督成就救恩,可以分成三小段:22-24節寫弟兄,亦即接受耶穌十字架救恩的人;25-29節則寫這些人的被召而成為偉大的聚會,這分明就預表主復活後成為磐石而建基於其上的教會;最後29-30節救贖洪恩成就。詩篇22篇徵收詩結束在“主所行的”(呂振中譯本),亦可譯成“他所成就就”(“He has done it”NIV),或如主在十字架上宣稱的:“成了”(約翰福音19:30)。   這“成了”不僅是說,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恩已經完成,也表示聖父交托給聖子的拯救人類的偉大使命全部完成了,基督也要享受無比的榮耀,正如彼得所說的,“就是考察在他們心裏基督的靈,預先證明基督受苦難,後來得榮耀”(彼得前書1:11),“先受苦難,後得榮耀”這就是基督十字架的道路。

十架詩篇 基督预言 (诗篇22 默想1)

经文   “他必有后裔事奉他,主所行的事必傳與后代!” 詩篇22:30 十架詩篇 基督预言   新約聖經用三種方式來描述耶穌是牧人。約翰福音10:11節和14節寫耶穌是好牧人,為羊捨命;希伯來書13:20節寫耶穌是“群羊的大牧人”,是“從死裏複活的神”;彼得前書5:4節則寫耶穌為牧長,升到高天之上,將來還要再來,賜給那些在教會中忠心愛主事主的聖徒榮耀的冠冕。   有聖經學者認為可以將詩篇22、23、24篇看作是以類似的這三種方式頌讚耶穌牧人身份讚美詩。詩篇22篇讚美耶穌是在十字架上為羊捨命的好牧人;23篇讚美耶穌是從死裏得勝復活,引導群羊的大牧人;24篇讚美榮歸高天之上的牧長,將向忠心事主的眾聖徒賜下榮耀的冠冕。   雖然對於後兩篇有不同的看法,但對於詩篇22篇,則比較一致認為是十字架詩篇,而且是聖經諸卷中對耶穌釘十字架,為世人捨命作了最為詳盡描寫的預言詩。不少現代詩篇論者中相信大衛是詩篇22篇作者的,試圖從大衛的個人經歷身世來尋找詩篇22篇所描寫的情節。也有一些質疑大衛是作者的論者則企圖將詩篇22篇的寫作年代推遲到主後年代。但這些努力都是錯誤的。大衛的詩篇中確實有些是寫受苦難的,但詩篇22篇卻不是寫受苦難,而是寫受刑罰,特別是十字架的刑罰。十字架的刑罰並不適用於大衛的年代,而是在大衛以後很多年才被使用的一種酷刑。所有這篇詩並不是描寫任何一位上古時期人物受苦的經歷,而是預言式地描繪一副主耶穌為救贖世人而釘身十架的圖畫。   詩篇注釋者Derek Kidner在處理這類題材時總是格外小心,然而他寫道:“訖無任何聖經經文記錄大衛有類似經歷…詩篇的語言並不支持這種自然的解釋,最好的方式還是彼得在解釋另一大衛詩篇(指詩篇16篇)時所採之法:‘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 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後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就預先看明這事,講論基督複活說:「他的靈魂不撇在陰間;他的肉身也不見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