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愚頑 不識真神 (詩篇14默想1)

经文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愚頑人心裏說:沒有神。他們都是邪惡,行了可憎惡的事;沒有一個人行善。 詩篇14:1 人心愚頑 不識真神   詩篇十四篇又是大衛寫成後,交與伶長的一首詩。按大衛是生活在主前約三千年前美索布達米亞平原的人物,雖然那裏有著人類最早的文明,但就人類對於自然科學的認識而言,仍是處於蒙昧時期。大衛說,“愚頑人心裏說:沒有神”。可見承認有神還是無神,既非由於科學昌明而始分野,也非因為知識加增而作甄選,而實肇因於人在道德善惡上的抉擇。   科學知識的發達,固然可以破除人們對於自然現象的錯誤迷信的解釋,卻無法否定自我啟示的造物主的存在。羅馬書1:20節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明白,叫人無可推諉。”他不但藉著他所造之物啟示我們,叫我們可以“明明可知”(神學上稱為一般啟示),他還透過聖經將他自己啟示給我們(神學上叫做特殊啟示)。他還藉著刻在人心版上的道德的律不斷向人啟示自己,這就讓一代哲學大師康德每想到天上的星空和人心中的道德時倍感震栗。中國古代孔子雖不語怪力亂神,卻也說“知我者其天乎”,知道上帝是“察看人肺腑心腸的”(啟示錄2:23)。   從古至今,既有敬畏敬拜真神者,也有作俑膜拜偶像的,更有否認真神存而在偏行己路,任意而行的。所不同的是,原先行“可憎惡的事”時,或許還只敢偷偷作惡卻也欲蓋彌彰,而今因有種種主義撐腰,不但洋洋得意地公開主張無神,作了惡更不乏各式藉口振振有詞,但最終卻終難逃神審判的法網。

求神看顾 眼目光明 (诗篇13 默想4)

经文   “耶和华我的神阿、求你看顾我、应允我、使我眼目光明” 诗篇13:3 求神看顾 眼目光明   大卫在诗篇13篇第3节之语,实不知所指为何。这里,诗人连续用了三个祈使语句:看顾(Look on), 应允(answer)和使(give),显示了诗人多次恳切向神祈求。   大卫相信,神已向他“掩面不顾”(1节),在他看来,神的“看顾”则是神恢复他对自己仁慈亲切的态度(参以赛亚书63:15)。神的弃绝使他感到绝望,但神的“看顾”则使他灵命复兴。其次,诗人祈求神“应允”他。神的应允是代表神的悦纳,这种悦纳使得他的仆人从魂的烦闷困扰中得释放。第三,诗人相信只有蒙神悦纳的人才会“眼目光明”,这也是神的祝福。一个从困境中得释放,蒙神祝福的人,他的平安和喜乐是他内在的属灵光景在外面的显露(参诗篇36:8,撒母耳记上14:27,29),他的眼目会闪耀神的恩典之明光。反之,当他魂里烦闷忧伤的时候,他就会“眼目干瘪”(参诗篇6:7,撒母耳记上2:33)。   人的眼目总和他的属灵光景有关系,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主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一个人身上有两副眼睛,一副是属灵的眼睛,另一副是属肉体的眼睛,这里特别指的是属灵的眼睛,只有神才能打开我们属灵的眼睛,使它光明。

神的慈爱 我的倚靠 (诗篇13 默想3)

经文   “但我倚靠你的慈爱;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乐。” 诗13:5 神的慈爱 我的倚靠   “依靠”一词,中文词典的解释是“将身体靠在他物之上”,也可引申为靠在他人身上,不仅是身体,也表示心灵。诗篇13:5所用的“倚靠”,英文译作trust in,所以倚靠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   《朱子语类》卷八有一句惊人之语:“不可倚靠师友”。《朱子语类》是宋朝一代大儒和宗师朱熹与他弟子们的对话实录。他说“不可倚靠师友”,岂非告诫他的弟子连自己老师也不可完全信赖,所以也不可全心倚靠?   大卫在诗篇中也屡屡表达过类似的意念,即亲人会离弃(如遭遇岳父扫罗和逆子押沙龙追杀)、友人也可能背叛,都不足以信赖倚靠。那世上还有谁是可以倚靠的呢?在大卫的心目以及多年的经历中,知道只有神和神的慈爱是可以倚靠的。   神的慈爱,在英文圣经(NIV)中译成unfailing love,直译应作“不变的爱”。神的爱是不变的,不以世人所处的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不以人犯罪程度的差异而改变,不以人的地位学问的不同而改变。大卫认为只有这样的慈爱才是可以倚靠的。所以他在顺利时依靠神的慈爱,在逆境时也依靠神的慈爱;他在过著敬虔生活时依靠神的慈爱,在犯了罪以后,也依靠神的慈爱真诚悔改蒙赦免。因为他知道神的救恩是与神的慈爱连在一起的。当他依靠神的慈爱时,他的心里就有救恩的快乐。   主耶稣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主耶稣的话语正体现了神的怜悯慈爱。接受耶稣的人,就是依靠神的慈爱,他的心就会因神的救恩而快乐。

人生困境 彷徨疑問 (詩篇13 默想1)

经文   “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你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我心裏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 詩13:1-2 人生困境 彷徨疑問   詩篇十三篇一開始,詩人大衛接連提了四個問題,用了四個“幾時?”。四個問題中,前面兩個是對神的詢問,第三個是對自己的私事求問神,第四個則是有關敵人的控訴。   從這首詩篇的語境中,我們仿佛讀到詩人大衛正身處舛途,而且禱告等候神的搭救已經很久,但神並沒有立即回應他的禱告,而且似乎已經將他“忘記”。於是他問神忘記“要到幾時呢?”   不少基督徒人生與大衛很相似,時不時會遇到一些難處,而且遇到難處時,向神祈求,卻久久得不到答案。這常常使我們陷入困惑疑問之中:神是否已經將我忘記?神為什麼對我掩面不顧?   大衛無疑是一個很有信心的人,雖然在其他詩篇中,他也發出同樣的問題,如在詩119:82中,他詢問:“我因盼望你的應許眼睛失明,說:你何時安慰我”,但大衛遇到這樣的困境時,還是祈求多過疑問。他相信神顧念他,幫助他,搭救他:“但我是困苦窮乏的,主仍顧念我;你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神啊,求你不要耽延!”   大衛是神所重用的僕人,神要把他的子民交給大衛管理,要大衛在掌管他國度時,不管遇到任何艱難困苦都能夠堅韌不拔,所以要在苦難中磨練他應對各類大事小事的能力,處理各色人等的關系,鍛冶他謙卑虛心的品格。大衛的經曆和所寫的詩篇,對於奔走天路的神的兒女,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精金純銀 神的言語 (詩篇12 默想3)

经文   “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 詩篇12:6 精金純銀 神的言語   與惡人的言語相對比,詩篇第十二篇第六節贊美神的言語:“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人的話語有限、片面、不完全。惡人的言語不惟如此,他們用惡言妄語、流言蜚語、狂言綺語去犯罪以及傷害別人。神對這種惡人所施的刑罰乃是把他們的舌頭剪除。   但與這些惡人不同,一切虔誠人、忠信人、困苦人、貧窮人喜愛、羨慕神的言語,晝夜思想並引用。神的言語“如同在泥爐中煉過七次的純銀”,這是一個比喻,用來說明耶和華的言語是純淨的。純銀需要在泥爐中反複熔煉,熔煉一次,雜質就少一些;再熔煉一次,雜質又少一些;直到變成純銀。聖經中的“七”表示完全,“煉過七次”表示所有的雜質業已除盡。雖然物質的純銀即使經曆千熔百煉,依然有雜質存在,但神的言語卻是純淨無暇疵。   在說到神的言語時,大衛在詩篇十九篇中贊美“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詩19:9-10)。這裏的典章、道理都是指神的言語,而精金則與純銀一樣比喻純淨。人的話語雖不及神言語純淨于萬一,但也有合宜與不合宜之分。聖經講到基督徒在與人說話的態度時“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歌羅西書4:6),在講到說話的口氣和內容時,則贊揚那些合宜的言語:“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25:11) 。我們要做到說每一句話都像這樣合宜,首要的就是要羨慕神的言語,並晝夜思想,常常引用。

困苦之人 神要安置 (詩篇12 默想2)

经文   “耶和華說、因為困苦人的冤屈、和貧窮人的歎息、我現在要起來、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穩妥之地。” 詩篇12:5 困苦之人 神要安置   惡人言語乖戾,態度囂張。他們對神不敬虔,對人行不義,以至受到他們欺壓的困苦人銜冤負屈,求告上主。詩篇十二篇的作者大衛,不僅聽到困苦人的冤屈和貧窮人的歎息,也一定在為他們向神的代求中聽到神的回答:“因為困苦人的冤屈和貧窮人的歎息,我現在要起來,把他安置在他所切慕的穩妥之地。”這對於困苦人和貧窮人是何等大的安慰,是何等好的消息。   “苦難”是人類共同的生活經驗,且與人類的曆史文化緊密結合。它是各種宗教和哲學都無法逃避的主題,各種信仰也力圖解釋苦難。在基督教的信仰中,認為苦難是人墮落的結果。就如奧古斯丁所說:“神所創造的世界本是美好,是犯罪之後才帶來了苦難”。但到了具體的實例中,顯然就不可將某人遇到苦難原因簡單籠統地歸納為這個人犯了罪。例如約翰福音第9章,主耶穌和門徒遇見一個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就問主,“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主耶穌明白地告訴門徒,“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約9:1-2)。   自從人類始祖犯罪以來,世風不古,道德低下。“虔誠人斷絕”、“忠信人沒有”,雖然稍微有些誇張,卻也與現實狀況(試看今日之天下)相去無遠。官場傾軋,商場欺詐。原本清流的學校,也每每爆出舞弊作假。   人遭遇苦難,終究是不幸。面對苦難,也有不同對待的方式。有人自怨自艾,自暴自棄;有人怨天尤人,挾嫌報複。詩人大衛卻告誡我們要切慕“穩妥之地”。什麼是困苦人的“穩妥之地”呢?就是“在耶穌基督裏”,大衛說,耶穌基督是“堅固的磐石、拯救我的保障”(詩31:2)。彼得則勉勵我們:“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5:10)。

求神幫助 虔誠忠信 (詩篇12 默想1)

经文   “耶和華阿,求你幫助,因虔誠人斷絕了,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 詩篇12:1 求神幫助 虔誠忠信   大衛不能算是一個完全人,但可算得上是一個虔誠人。他在凡事上求問神,尋求神的旨意。有了難處,向神祈求幫助。他曾寫詩說:“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 ”如今,大衛面對周圍一群慣向鄰居說謊,油嘴滑舌,心口不一的人,大衛又一次來到神面前,求神幫助。他寫下詩篇十二篇,求神幫助他擺脫所遇到的一種困境。   詩篇十二篇當寫於大衛作以色列王之後。十二篇一開始,如同詩篇第六篇一樣,題“調用第八”。查調名第八,記載於曆代志上15章21節,是為有琴聲伴奏的男聲合唱:“又派瑪他提雅、以利斐利戶、彌克尼雅、俄別以東、耶利、亞撒西雅領首彈琴,調用第八”,這節經文記載在大衛作全以色列之后(志上14:2)。   自從人類始祖犯罪以來,世風不古,道德低下。“虔誠人斷絕”、“忠信人沒有”,雖然稍微有些誇張,卻也與現實狀況(試看今日之天下)相去無遠。官場傾軋,商場欺詐。原本清流的學校,也每每爆出舞弊作假。   所謂“虔誠人斷絕了”一語,指因惡人太多,以至虔誠人失去過敬虔生活的時間與生活。但虔誠人是與神有親密晚來的聖徒,為神所喜悅,好讓他們的生活作他人的楷模。下面一句,也是大衛所說,求神幫助的理由:“世人中間的忠信人沒有了”。所謂忠信人,是指誠實人,該字原文與“阿們”同字根。忠信人與虔誠人都是專心依靠神,與神有親密交通者。一旦這兩種人在世上減少或消失,惡人自必橫行無忌,所以第8節說:“下流人在世人中升高、就有惡人到處遊行”。這種狀況的出現,實在令人十分感歎。不過,耶和華神在天上會聽見詩人的呼求。

神在天上 察看世間 (詩篇11 默想3)

经文   “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裏.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詩11:4 神在天上 察看世間   詩篇11篇第4節經文所說的是人與神交通的一幕。他說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裏,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那時還沒有聖殿,所以這裏所說的聖殿是指天上的聖殿,和他的寶座在天上相同。這時的大衛,心裏一直惦念的事就是建造聖殿。他心裏難忘他為神建造聖殿的願望,只是因為他作戰,流人的血太多,所以神不許他建殿。他把建造聖殿的計劃告訴所羅門,並且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這事記載在歷代誌上28、29章。有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大衛“將被靈感動所得的樣式、就是耶和華神殿的院子、周圍的房屋、殿的府庫、和聖物府庫的一切樣式都指示他”(代上28:12)。那是天上聖殿的樣式,要在地上完成。大衛的心裏裝著聖殿,他常以神的事衛念。保羅在歌羅西書3章1節說:“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複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裏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在這方面,大衛實在是我們的榜樣。   神在天上的聖殿和天上的寶座上,用“他的慧眼察看世人”。“慧眼”(eyelids,英文KJV譯本)一詞,翻譯得很好,雖然有人相信是借用佛教的用詞(比較呂振中本的“目光”和中文新譯本的“眼目”)。可是佛教人士可用,基督徒為何不可用,而且唯有我主才具慧眼。神在天上,用慧眼察看世上外邦爭鬧,萬民謀算(詩2:1);察看世人的道路(伯);也察看人的肺腑心腸(耶20:12)。   當耶和華的慧眼察看世人的時候,萬物皆在他面前無可遁形,惡人心中的邪情私欲也都隱藏不住。詩人在他多年的生活裏,有過得勝的經歷,也有過失敗的教訓,他深深知道,神都鑒察於他慧眼裏。詩人用詩的文字記諸於此,實在為警誡我們,要勝過一切試探,在試驗來臨時站立得住,直等到“見他的面”(詩11:7)。

惡人暗箭 攻擊義人 (詩篇11 默想2)

经文   “看哪,惡人彎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裏正直的人。” 詩篇11:2 惡人暗箭 攻擊義人   常言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裏描寫惡人要用暗箭來射殺正直的人。這在詩人大衛逃避掃羅追殺的經歷中,或許真實地遭遇過。但是在其他詩篇中,大衛同樣以弓箭引喻來自惡人的誹謗攻擊。如在詩篇64篇,大衛說:“他們磨舌如刀,發出苦毒的言語,好像比準了的箭。要在暗地射完全人……”(詩篇64:3-4)正直人又有其他名稱,即義人,“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他喜愛公義”(。詩11:7)。又稱為完全人,如詩篇64篇第4節所指。正直人有天上的保障。一個人如果心地正直,俯仰無愧,神在天上看得清清楚楚。   聖經裏提到一個在神面前“完全、正直”人的例子是約伯:“地上再沒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伯1:1)。完全並不是沒有罪,不會犯罪,這裏的“完全”是指他的心志,他向神的心專一,所以他在神面前被認為是無可指摘,他向著神的心是完全的。結14:14、20公開並列出挪亞、但以理和約伯三人,並稱贊他們的義。   無論根據聖經記載,還是從古往今來的例子,都可以看到,正直人總是受到來自惡人的攻擊逼迫。例如約瑟因拒絕主人妻子的誘惑而遭讒言入獄,司提反因為主見證而被石頭打死,但以理因為向神祈求而不向王祈求,而被扔進獅子坑裏。但是,“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詩篇1:6),所以,義人是應該毫無畏懼地繼續往前奔走義路。詩篇23篇3節說:“他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至於惡人,要用箭射殺心裏正直的人,但詩人提醒義人,必須要有美好的根基,即心存良善,手潔心清,市場保持生活有美好的基礎,等於主耶穌說的,把房子蓋在磐石上,便是有人生美好的基礎了(太7:24-25)。耶穌稱贊這些人是聰明人。

誠心靠神 被人妄議 (詩篇11 默想1)

经文   “我是投靠耶和華,你們怎麼對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詩篇11:1 誠心靠神 被人妄議   在詩篇第十一篇的一開始,大衛自辯,他是投靠耶和華的人,每日與神親近。這代表今日的信徒,每天有靈修時間的,與神相交,尋求神的旨意,接受神的指引,領受屬天能力。不論一個聖徒如何熱心愛主事主,總難免世人的妄加評論。不過“只求對主忠善,不問人間褒貶”,是我們基督徒或事奉主者的原則。   那些議論大衛的人竟然對他譏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世人如此譏笑議論,無非是說,你既是投靠耶和華的,那你和我們不是一路人。在罪惡的世界上,想要獨善其身,行走義路,實乃多此一舉,不如不聞不問,遠走高飛,離我們遠一點吧。   詩人大衛自己也曾將依靠神的人比作飛鳥。在詩篇55篇第6節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詩55:6)“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詩91:3)。表示人如被捕的鳥,“我們好像雀鳥從捕鳥人的網羅裏逃脫”(詩124:7)。這些詩句中,大衛表達了神看顧飛鳥,神更會看顧投靠他的人。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用飛鳥做比喻說:“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的多嗎”(太6:26)?   世人妄自評議投靠神的人“當像飛鳥”,本有貶低的含義,意思是我們亨通是靠我們自己,你們這些無用的人,即使投靠神也無計於事,就好象飛鳥飛到山裏去。殊不知,對於屬神的人,神才是我們患難時的依靠,他是我們的山寨,是我們的高臺,是磐石,是我們的盾牌,是拯救我們的角(詩18:2),是我們隨時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