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我是投靠耶和華,你們怎麼對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詩篇11:1 誠心靠神 被人妄議 在詩篇第十一篇的一開始,大衛自辯,他是投靠耶和華的人,每日與神親近。這代表今日的信徒,每天有靈修時間的,與神相交,尋求神的旨意,接受神的指引,領受屬天能力。不論一個聖徒如何熱心愛主事主,總難免世人的妄加評論。不過“只求對主忠善,不問人間褒貶”,是我們基督徒或事奉主者的原則。 那些議論大衛的人竟然對他譏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世人如此譏笑議論,無非是說,你既是投靠耶和華的,那你和我們不是一路人。在罪惡的世界上,想要獨善其身,行走義路,實乃多此一舉,不如不聞不問,遠走高飛,離我們遠一點吧。 詩人大衛自己也曾將依靠神的人比作飛鳥。在詩篇55篇第6節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詩55:6)“他必救你脫離捕鳥人的網羅”(詩91:3)。表示人如被捕的鳥,“我們好像雀鳥從捕鳥人的網羅裏逃脫”(詩124:7)。這些詩句中,大衛表達了神看顧飛鳥,神更會看顧投靠他的人。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用飛鳥做比喻說:“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的多嗎”(太6:26)? 世人妄自評議投靠神的人“當像飛鳥”,本有貶低的含義,意思是我們亨通是靠我們自己,你們這些無用的人,即使投靠神也無計於事,就好象飛鳥飛到山裏去。殊不知,對於屬神的人,神才是我們患難時的依靠,他是我們的山寨,是我們的高臺,是磐石,是我們的盾牌,是拯救我們的角(詩18:2),是我們隨時的幫助。
8/19/24 马可楼灵修祷告
读经 马太福音18:10-14 “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路加福音15:4-6 如羊走迷时 一个美丽的秋天下午,看完一场足球比赛后,我和妻子塞西莉亚对返回停车场的班车等得有些不耐烦,就决定徒步去找我们的车。这天秋高气爽,温度宜人,我们想也可以同时锻炼一下身体。于是,我们尝试抄近路穿过一片树林,但最后却到了一个陌生的停车场。这时,我们已经很疲惫,也迷路了。突然,一辆运动场工作人员驾驶的客车停了下来,他问我们是否要搭他的车前往运动场的班车。我们确定这是个好主意,接受了他的提议,最终找到了一辆班车,将我们带到了我们停车的地方。 这段经历让我想起,我们的不安静等候会导致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而不是寻求或等待神的带领。然而神是信实的。他在我们挣扎时发现了我们,并邀请我们回到正路。虽然选择是我们自己做出的,然而,结果却不是我们所设想的。但最终我们会发现神就是爱, 他适时地帮助了我们。 祷告 亲爱的天父,当我们面对生命的考验时,请坚固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感受到你持久的爱和你所赐的平安。阿们。
孤兒無助 神卻看顧 (詩篇10 默想3)
经文 “其實你已經觀看。因為奸惡毒害,你都看見了,為要以手施行報應。無倚無靠的人,把自己交託你。你向來是幫助孤兒的。” 詩篇10:14 孤兒無助 神卻看顧 在困苦受欺壓的人中間,最無助的是孤兒。他們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從小就失去了父母。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需要被愛和安全感。當其他的孩子在父母的擁抱中感受到父母雙親的愛的時候,孤兒可能在為生存掙扎,受世人欺壓;當其他孩子到了該受教育的年齡,背著書包上學校的時候,孤兒卻流落街頭,沿街乞討;當其他孩子在邀請小夥伴參加他的慶生會的時候,孤兒甚至不知道自己出生何年何月。在他們成長的年月里,飽受人情冷暖,看盡世態炎涼,造成長期的心理創傷,很長時間恐難平復。但是神顧憐孤兒,所以在摩西所傳的律法中,特別提到神要他的選民如何對待孤兒:“不可苦待寡婦和孤兒,若是苦待他們一點,他們向我一哀求,我總要聽他們的哀聲”(出埃及記22:22-23)。 新約的雅各書中也提到孤兒,同時也提到寡婦:“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為什麼聖經在眾多有需要的人中,特別要我們看顧孤兒寡婦呢?相信在當時的社會,孤兒寡婦是最無助的一群,他們是困苦人中的困苦人。 不管在什麼時代,基督徒都要體會神愛憐孤兒的心。當今世界各國,據統計有1.6億孤兒。2012年5月初,在加州森林湖馬鞍峰教會召開的基督教孤兒聯盟(Christian Alliance for Orphans)年度高峰會議上,喬治亞州羅斯維爾的聖經團契教會(Fellowship Bible Church)牧師克勞福德·洛里特斯(Crawford Loritts)牧師的一番話很發人深省:“我們需要看到它(孤兒問題)在神的心裏面是多麼的深刻、多麼根深蒂固。福音是關於正義的,正義也植根在福音里。你不能講聖經而不講正義。”願我們能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關心這一社會現象,有憐憫的心。
歷數罪惡 有十八條 (詩篇10 默想2)
经文 “願你打斷惡人的膀臂。至於壞人,願你追究他的惡,直到凈盡。” 詩10:15 歷數罪惡 有十八條 在詩篇第十篇中,詩人大衛詳盡記述了惡人的罪惡,他們的罪行記有十八條。驕橫、逼迫困苦人、貪財、背棄耶和華、輕慢神、驕傲、以為沒有神、向人“噴氣”(如同中國人說嗤之以鼻)、咒罵、詭詐、欺壓、毒害奸惡、埋伏害人、殺害無辜、窺探無依靠的人、暗中傷害困苦人、擄去困苦人、利用爪牙害人。其中三項是對於與神的關系,其余各項是與與人相處的行事原則有關。 這些惡人,犯罪如此之多,我們不要以為稀奇。每一時代都有惡人橫行,無惡不作,陷害忠良及困苦無依靠的人。 新約羅馬書中聖靈也默示保羅列舉出罪人的犯罪清單(羅1:28-31),共有21樣,表示羅馬時代的惡人,不過是抄襲古時惡人的犯罪方法,對神對人發起挑戰。保羅說得好:“他們雖知道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羅1:32)。惡人如此鬥膽,公然不顧別人死活,鋌而走險,冒險行惡,是因為他們以為宇宙中沒有神,即使有人對他們說:“有神,且有審判”, 但這些人以為即使有神,神也不會追究(4節)。古時如此,今日亦然,我們不必稀奇。 大衛生活的年代距今有三千一百年,講到今天人們的道德狀況,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Steven Pinker的新著,《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何以暴力在降低》中,雖然結論說,“暴力在近五千年的歷程中一路降低、減少”(如何得出這一結論,本身就值得疑問),似乎人類的道德有了進步。但是,惡人所行的惡,顯然不是只有一項暴力(殺害無辜),其他各項(這里列舉了十八項之多)的惡行也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所以,說人類的道德狀況江河日下,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8/17/24 马可楼灵修祷告
读经 路加福音22:39-46 “天将晚的时候,门徒进前来说:‘这是野地,时候已经过了,请叫众人散开,他们好往村子里去,自己买吃的。’” 马太福音14:15 人问“为何”?神的回应 当我女儿失明时,我祈祷并相信神能医治她。经过数千次祷告,神仍未恢复她的视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神为什么不医治她? 在马太福音 14 章 15 节中,经过一整天的事奉,聚集的群众都饿了。门徒们请求按照他们的愿望,把众人解散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耶稣心里有自己的主张,他没有让群众散去,而是通过喂饱五千人来实现他的旨意。想象一下,如果耶稣默许了门徒的请求,我们可能不会有圣经中最令人难忘的奇迹之一。 这是否意味着请求神消除困难的情况是错误的?不。圣经充满了祈祷的先知,祭司和君王:甚至耶稣也请求神“把这杯从我身上夺去,但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22:42)。 放弃我们的意愿很难,但我了解到,当我将自己的处境交给神时,奇迹每天都会发生。十年后的现在,我的女儿仍然失明,但她在基督教事工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我们不用担心我们不明白的事情,而是可以为我们所知道的事情赞美神:神爱我们。 祷告 亲爱的神,请帮助我们记住,我们可以永远信靠你,即使事情不顺利。让我们记住你的信实和大能。阿们。
人有難處 神在哪裏?(詩篇10 默想1)
经文 “耶和華阿,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 詩10:1 人有難處 神在哪裏? 在詩篇121篇中,詩人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告訴我們:“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詩i:1-2)。但在詩篇第十篇的一開始,詩人就接連發問:“耶和華阿,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這也是很多人在遇到難處時,發出的問題,聖經裏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太15章寫到一位迦南婦人因“女兒被鬼附得甚苦”,來求耶穌,“耶穌卻一言不答”(太15:23)。約伯忍受著失去親人和產業之苦,在爐灰中,向神問求:“主阿,我呼求你,你不應允我。我站起來,你就定睛看我。你向我變心,待我殘忍,又用大能追逼我”(伯30:20-21)。亞伯拉罕和撒萊多年膝下無子;以利亞在曠野行走四十晝夜,不吃不喝。諸如此類,神的兒女遇到難處,神卻站在遠處,掩面不看。神真的是掩面不看? 在《海德堡爭辯(1518 The Heidelberg Disputation)》這一神學論文的19條裏面,馬丁路德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這樣的:你不可把神所隱藏的事情與周圍發生的事相比。換言之,你不能由看得見的事去推斷神所隱藏的事。你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並不會向你顯示神所隱藏的事。 保羅在羅馬書中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從神的創造中,我們可以看到神的永能和神性,卻無從知道他如何愛我們。於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得出如此結論:如果諸事順利,就是神愛我們;遭遇不幸,則定是神恨我們。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人將自然災害、恐怖襲擊歸咎於神的懲罰,而將生活富裕,生意成功看成是神的祝福。 在歷經了苦難之後,約伯說:“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並向神禱告說:“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伯42:3-4)。對於神隱藏的事我們不可妄加猜測,而應像約伯那樣,存一顆謙卑的心求告神。
8/16/24 马可楼灵修祷告
读经 耶利米书18:1-6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约翰福音10:28 父亲的手 当我大约四岁的时候,我爸爸给了我一本涂色书和一盒蜡笔。他和我一起坐下教我如何给图花上色。我尽了最大努力在线条内上色,但这对于四岁的孩童来说并不容易。不过,爸爸很有耐心,手也稳。他拿了一支蜡笔,涂得很好,线条外没有任何颜色的痕迹。“我不能像你那样做!”我叹了口气。“只要练习,你最终会成功的,”他说,并给了我一个拥抱。 。 回想起童年的这一刻,我想起了耶利米关于陶工双手的信息。陶工重塑泥土,直到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我也想起耶稣向他的追随者所说的话:“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我知道我在耶稣的爱里是安全的。上帝恩典的手将塑造我每一天的生活。 祷告 全能的神,感谢你慈爱的双手。帮助我们愿意让你带领我们人生旅程的每一步。阿们。
信心支票 任意支取 (詩篇9 默想4)
经文 “窮乏人必不永久被忘,困苦人的指望,必不永遠落空。” 詩篇9:18 信心支票 任意支取 與詩篇第九篇第十七節講到惡人和不信神的外邦人,終必受審判,作為對比,第十八節則寫到窮乏人和困苦人,他們蒙神紀念,他們的指望不永遠落空。 窮乏困苦並非一件叫人高興的事,但那些信靠神的人,因他們的心不以物質富饒而滿足,也不以物質匱乏而沮喪。“因為經上說,看哪,我把所揀選所寶貴的房角石,安放在錫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彼前2:6)。他們“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表面看來,很多福分好運都輪不到他們,但他們相信,總有一天,神會公平地對待他們。即使現在,神也仍舊眷顧他所珍愛的貧窮孩子。 貧窮本身也不是品德;有的人雖貧窮,但立志“貧賤不能移”,也有的人可能會“饑寒起盜心”。但對於屬神的人,因為貧窮,感覺自己無倚無靠,對神有單純的仰望,這就成了他蒙恩蒙福的條件。馬利亞的“尊主頌”說:神“叫饑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路1:53)。主耶穌在第一篇講道中,向本鄉的人宣告彌賽亞的事工,是“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路4:18)。 神除了親口應允說他是窮乏之人的避難所和保障(詩14:6;賽25:4), 隨時會幫助他們(詩40:17;70:5)以外,舊約聖經中,神還以律法的形式來體現他對於窮乏困苦人的特別紀念,他在民中設立了許多消除貧窮現象的措施(參申15:7-11 )。神陳明他為以色列人設立的總體目標是:“在你們(以色列人)中間沒有窮人了。(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為業的地上,耶和華必大大賜福與你)”(申 15:4)。因此神在律法中禁止向借貸的窮人取利(出22:25;利25:35-36)。如果窮人以物件(如外衣)作抵押向債主借貸,債主必須在日落以前把外衣歸還原主。凡此種種,都體現了神對於窮乏困苦人的眷顧。 神的應許,對於有信心的人,好像一張空白的支票,你的信心到哪裡,支票就對現到哪裡。
8/15/24 马可楼灵修祷告
读经 马太福音7:1-5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马太福音7:3 切实行动 “都把马路边当作自己家的垃圾桶了,人们实在太自私了!”一天,当我早上出去散步时,一名男子走过我身边,恼怒地双手指着路边乱扔的废弃罐头、纸杯和塑料瓶,一边大声说道。当我们擦肩而过并继续各走各的时候,他摇了摇头。 我注意到他身上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捡拾垃圾的,我也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并没有帮助解决问题的措施。正如我女儿曾经很有见地地对我说的话:“妈妈,除非你准备好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就别再抱怨这抱怨那了。”今天的经文也提醒我,不要去无谓地论断他人,只要采取行动去改变现状,或加入到社会中去,提出解决的方案,并付诸实行。 抱怨很容易,但解决问题需要采取切实行动。现在,我每天散步时都会随身携带垃圾袋。我们的道路看起来已经很整洁了,这不仅仅靠我一个人的努力。 祷告 天父上帝,帮助我们不仅用言语来爱我们的邻居,也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不同之門 管理死生 (詩篇9 默想3)
经文 “耶和華阿,你是從死門把我提拔起來的……我必在錫安城的門因你的救恩歡樂。” 詩9:13-14 不同之門 管理死生 詩篇第九篇的13、14兩節,提到了兩座門:一座是“死門”(13節),另一座是“錫安城的門”(14節)。 “死門”並不是大衛發明的名詞。在約伯記裏,一次提到“死亡的門”,一次提到“死蔭的門”。“死亡的門曾向你顯露麼?死蔭的門你曾見過麼”(伯38:17)?死有門,是神親口對約伯說的。耶穌曾對彼得說:“陰間的門,不能勝過教會”(太16:18,”and the gates of hell shall not prevail against it. “KJV)。中文和合本聖經翻譯成“陰間的權柄”,是根據意思的翻譯,呂振中的譯本是“陰間的門戶必沒有力量勝過她”,是照原文字面意思翻譯 。 希西家在病重時,求神憐憫他,說:“我說,正在我中年(或作晌午)之日,必進入陰間的門。我餘剩的年歲不得享受”(賽38;10)。根據聖經的這些經文,相信死與陰間,必有一座門,讓一切死亡的人進去。大衛征南戰北,時常離開死亡僅只一步之遙, 但神多次救他脫離死地,逃出生天,不致被敵人殺害。然後他說,他必進入錫安城的門贊美神,述說他一切的美德。 說到“錫安城的門”,詩篇87篇說耶和華神,“愛錫安的門,勝於愛雅各一切的住處。”《撒迦利亞書》1:14節“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耶路撒冷,為錫安心裡極其火熱。”在神的眼里,這錫安城是何等寶貴。舊約時代的錫安城,預表新約希伯來書講到的“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 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11:10)。在歷世歷代的聖徒裡,一直有一座榮耀的城吸引他們, 這關係到神永遠旨意的完成,關係到歷世歷代的聖徒們,他們的腳蹤、生活,和人生的標竿。這座城代表神的救贖,是聖徒們的信心和盼望的根基。能進入這錫安城的門是何等的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