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凡人(第七章 拿但业——心无诡诈的使徒) (8)

约翰·麦克阿瑟   还有什么能比得到耶稣的亲口赞赏更美好呢?你在生命结束时,可以听到耶稣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参太25:21、23)他又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此外,在葬礼中,我们也常听到颂扬死者美德之辞。但是,你是否喜欢耶稣一开始就对你说出赞赏的话?   耶稣的赞赏充分显示出拿但业的特质,他一开始就是个内心纯正的人。当然,他是个带有罪性的人,他的心思也受到某种程度的偏见的污染,但他的心没有受到欺骗的毒害,他不假冒为善,他对神的爱、对遇见弥赛亚的渴慕纯真无伪。他为人真心实意,心中没有一丝诡诈。   耶稣称他是“真以色列人”,在希腊文圣经中是alethos,意思是“真实的、纯真的”。也就是说,他是个纯真的以色列人。   这并不是指他在血缘上是亚伯拉罕的后代,耶稣并不是在谈遗传学,而是把拿但业真以色列人的身份和他不欺诈的事实作了一个连结,拿但业的诚实无欺使他成为真以色列人。在耶稣那个时代,大部分以色列人都不真实,他们假冒为善,都是冒牌货。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很属灵,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此,他们不是亚伯拉罕真正属灵的儿女,然而,拿但业却真是他的属灵后裔。   在《罗马书》9章6-7节,使徒保罗说:“因为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他的儿女。”在《罗马书》2章28-29节,他又说:“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拿但业是个真正的犹太人,是亚伯拉罕真正的属灵后裔。他敬拜又真又活的神,没有欺骗,没有假冒为善,他是个真品。耶稣后来在《约翰福音》8章31节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在这里,希腊文圣经用了同一个词alethos。

4/20/24 马可楼灵修祷告

读经 歌罗西书4:2-6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歌罗西书4:6 盐的功用(纳瓦玛尼·彼得 印度卡纳塔克邦) 住在我们教会附近的家庭都是邻里团契的一部分。我们每个月都会聚在一起学习圣经、祷告,并关心家人的福祉。这是团契和社区建设的时刻。我们总是带些食物去一起分享。有一次我做了道咖喱鸡。我原以为会因此得到一些溢美之词,但没想到最后人们还是不置一词。于是,我问他们是否喜欢这道菜。他们面面相觑,没有回应我,我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我舀了一勺尝尝,吃惊地发现它没有味道。是我忘了加盐了,原来问题在这里! 我想起了耶稣在马太福音5章13节中的话:“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去了咸味,怎能再咸呢?除了丢在外面之外,再没有什么用处了。”被赶出去,被践踏在脚下。”作为世上的盐,我们致力于通过成为和平缔造和维持者来维护世界上一切美好和正义的事物。正如盐为食物增添美味一样,作为基督徒,我们可以与神同工,给周围的人带来怜悯、仁慈和恩典,传达主的爱,折射出神的光。 祷告  爱我们的神,我们渴望事奉你。求你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公正与和平的社会,让我们向周围的人传达你的爱和怜悯。阿们。

十二凡人(第七章 拿但业——心无诡诈的使徒) (7)

约翰·麦克阿瑟   约翰班仁关于聋人的描写极富想象力。保罗则用了“瞎了心眼”的比喻,“如果我们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 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后4:3-4)。他们囿于偏见,对真理又聋又瞎的属灵光景使他们错失福音,至今依然屡见不爽。   拿但业生活在一个有着偏见个性的社会,实际上所有的罪人都是这样。我们常常发表对于个人,对于他人的社会阶层或是整个社会充满偏见的话语,从偏见出发得出错谬结论。就像我们每个人那样,拿但业也有着这样一种罪性,所以当腓力见着他,告诉他弥赛亚是拿撒勒人时,他的偏见导致他的第一反应——“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   幸运的是他的偏见还没有固执到他完全拒认基督的地步,“腓力说:‘你来看!’ ”(46节)这是对待偏见的正确处理方式:面对事实。偏见只是一种主观感觉,面对事实就冰消雪释了。所以医治偏见的良方是诚实客观地正视事实一一来看。   拿但业过了这一关。幸运的是他的偏见没有强过他追求的心。 他的诚心   拿但业性格中最重要的方面正如耶稣口中所表述的。耶稣已经知道拿但业,他“用不着谁见证人怎样,因他知道人心里所存的”(约2:25)。因此耶稣一看到拿但业,就对于拿但业的性格一语中的。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 (约1:47)。   我们真的很难想象还会有哪件事比来自耶稣口中肯定的话语更奇妙的,就好像当你生命的最后时刻,听到这样的话语,“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25:21,23)。在追思礼拜时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死者的溢美之词,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听到耶稣对你如此肯定的话语时,你会作何想呢?

4/19/24 马可楼灵修祷告

读经 彼得前书5:1-10 “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他顾念你们。” 彼得前书5:6-7 倾听神声音 我有一份好工作,一个家庭,在郊区拥有一套房子。后来,我离婚了,一切都变了。住在车里,在城区喧嚣的街道上,昏暗的灯光下;睡觉时用毯子蒙着头御寒,独自在公园的长凳上吃饭,这些迫使我省察回顾以往,也向神倾诉我心里的苦楚。 我受到无家可归人群的欢迎,他们的接纳帮助我看到神在每个人心中的存在,或许在无家可归者的心中更是如此。无家可归使人谦卑,但耶稣是为我们谦卑自己。我们被呼召要谦卑地与神同行,就像耶稣在走向十字架的路上所做的那样。神最终使我奋起;教导我抛开心里的忧虑,在本质上看到神是我的希望,珍惜每一个人,并将我的生命交在神的手中。 神引导我进入一个帮助我信仰成长的教会,在那里我从事向外拓展的事工,包括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社区人们的支持让我们更容易遵循神的道路,神呼召我们去喂养饥饿的人、探望生病的人、欢迎陌生人、照顾无家可归的人…… 祷告 神啊,求你开我们的眼睛和心灵,去看顾周围人的需要。开我们的耳朵,聆听你的提示。阿们。

4/18/24 马可楼灵修祷告

读经 启示录3:14-21 “看哪,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 启示录3:20 神不变的爱 每天,我的任务是早上把孩子们送往托儿所,而我丈夫的责任则是接他们回家。显然,我的任务从情绪上讲,要比我丈夫的艰巨些,因为孩子们并不想去那儿,因此每当我离开时,总以泪水收场。加之,从托儿所到我工作的地方,我得横贯整个城区。这样不可避免地,我每天都显得很匆忙。 一天早上,我离开从托儿所赶到我的车上,突然有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在面对停车场的窗户,我两岁的儿子兴奋地向我挥手。这一个甜蜜的举动,正是我每天心向往之的,我就告诉每个同事我的儿子是多么可爱。 第二天早上,当我送孩子们去托儿所时,我把这事告诉了老师,并说孩子昨天这一举动让我好感动。 老师却告诉我,孩子每天早上都会这样做,而且已经这样做了几个月了,我的心顿时有些沉重感。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错过他的挥手。 这次经历让我不禁让我想到,我们有多少次因为太匆忙,而忽略了神的爱。 赞美主,我们的神一直以不变的爱爱我们,他的爱永不止息。 祷告 亲爱的神,当我们没有注意到你以各种方式爱我们时,请原谅我们。 感谢你耐心等待我们,无条件地爱我们。 阿们。v=

十二凡人(第七章 拿但业——心无诡诈的使徒) (6)

约翰·麦克阿瑟   一种宗教的偏见扭曲了他们的弥赛亚观。以色列人的这种狭隘观点使他们对弥赛亚出自加利利的拿撒勒採一种鸵鸟政策,也因这种狭隘的观点拒绝一位未在他们的宗教体制受过训练的弥赛亚身份。他们尤其拒绝他所发表的信息,这就自己把主向他们敞开的福音大门关上了。他们拒绝接受他的信息是因为他们顽固的文化和宗教观念。   约翰班仁(或约翰班扬,《天路历程》的作者——译注)很清楚偏见的危害,在他所著的《圣战》(The Holy War)一书中,他描画了一幅当所降临的以马内利携福音大军来到一个名为曼苏尔的小城市时的景象。他们将这场灵魂争夺战的锋线布设在“耳门”,因为信道是听道而来。但敌军的首领人物底亚波鲁斯(Diabolus——拉丁文,怀疑的意思)执意要将曼苏尔继续成为地狱的掠物,于是决定迎战,并派了一个特别的守将。他所挑选的特别守将是“老普瑞居迪斯(Mr. Prejudice——偏见)先生,一位病态易怒的伙计”。根据班仁所描述,他们任命普瑞居迪斯为守将,下辖六十人。这六十人称为聋人,目的是为着防务有利,因为他们无论对谁的话语都罔顾一词。這是一個非常生動的描述,準確地描述了有多少人對福音的真理無動於衷的光景。   人的耳朵对福音充耳不闻囿于许多的偏见——种族的,社会的,宗教的以及知识的。偏见成功地阻挡了多数犹太人拒绝接受福音,就是因为对于弥赛亚的信息他们有如聋人一般。撒旦派了普瑞居迪斯和他手下六十聋人驻扎在以色列的耳门。这就是为什么主耶稣“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的原因”。(约1:11)。

4/17/24 马可楼灵修祷告

读经 诗篇46:1-11 “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 希伯来书6:19 灵魂的锚 我和丈夫迈克正在附近的一个小镇进行例行眼科检查。当我们看着一排新镜架时,迈克突然晕倒了,头撞到了地板上。虽然他很快就醒过来了,但他明显受到了震动,头上也肿了一个大包。我们叫了一辆救护车,然后前往医院。 当我们在拥挤的走廊里等待时,我发现自己想知道神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这将会造成了什么损害?如果我能感受到神同在的平安而不是感到压力就好了。 然后我想起了那天早上读过的灵修文章:说实话,我记不起很多细节;但我不记得了。但我知道这与锚有关:使徒保罗如何在海面起风浪时,在船上颠簸,神保护了他们的行程。神照样也我们遭遇到生活的风暴中保护我们的安全。这是何其恰当的类比! 我感觉神在对我说:“我抱着你,你灵魂的锚牢靠稳固。”在医院焦急的等待中,我不断地对自己重复这句话。虽然我心中仍然感受到丝丝隐忧,但我知道我们在神的手中。我们的锚被他安然抛牢,稳固坚定。 迈克现在都已安然无恙。我感谢神的信实,感谢他至今仍然对我们说话。 祷告 感谢你,信实的神,当生活的风暴动摇我们的安全时,你紧紧抓住我们,永不离弃我们。阿们。

十二凡人(第七章 拿但业——心无诡诈的使徒) (5)

约翰·麦克阿瑟   拿撒勒属于村野小镇,文化状况也显得有些粗犷古朴(至今依然如此),景色也不那么入镜。虽然从加利利的小山丘俯瞰拿撒勒算也看得过去,但却无法做到让人流连忘返,在耶稣时期的拿撒勒更是如此。这样一来,犹大全地的人会小瞧加利利人,而加利利人又会小瞧拿撒勒人。尽管拿但业来自更小更不起眼的迦拿,仍然有着迦拿人对拿撒勒人的偏见,这有点类似于今天由于区域性的优势而有优越感的克利夫兰人看待布法罗(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两个城市——译注)的人。   从这儿我们又一次看到神却是使用那些愚拙(而非有智慧)、软弱(而非强壮)、卑贱(而非尊贵)的人,与之相对的是世界的标准——有智慧、有权势(参林前1:27)。神甚至从那些偏远地区,选召那些有属灵视觉缺陷-偏见的人,然后改变他们,使他们去完成改变世界的伟大工程,而让人们最终归于神的大能,将所有的荣耀归给神。   对于拿但业来说,弥赛亚来自拿撒勒,这是不能接受的,因那是不开化之地,充满邪恶和腐败,似乎是罪恶的渊薮,所以他简单地认为任何好的事物不可能来自这一地区。他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这样的区域性偏见。   偏见是要不得的,是从地区优势而生的一种优越感,而非基于事实,会造成人们的属灵的目翳症。偏见阻断了人们对于真理的认识。事实上,以色列国大多数人拒绝弥赛亚就是囿于这偏见,他们认为弥赛亚不可能来自拿撒勒也一样囿于这种偏见。在他们看来,弥赛亚和他的使徒来自加利利地区是不可接受的。他们迁怒于这些没有文化的使徒,法利赛人质问尼哥底母,“你也是出于加利利吗?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没有出过先知”(约7:52)。对于耶稣批评耶路撒冷的宗教体制他们很不高兴,从高高在上的宗教集团领袖到坐在会堂里的普通民众都有这样的偏见,就连耶稣家乡的乡亲们也不能幸免。他们嘲笑耶稣是约瑟的儿子(路4:22)。他自己的家乡的人都不认可他,因为除了是木匠的儿子,他似乎什么都不是(路2:24)。当耶稣在自己家乡的会堂——也是自己从小到大都在这里受教的同一会堂——传道结束后,自己家乡的乡亲们也因为同样的偏见反对他,甚至“带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路4:27-28)。

4/16/24 马可楼灵修祷告

读经 马太福音28:18-20 “我就常与你们同在。” 马太福音28:20 珍贵礼物 我的孙女给了我一份特别的圣诞礼物,那是一帧刺绣隽品,上面绣有“我永远与你同在,马太福音 28:20”的字样,这让我大吃一惊。她不会意识到,这段经文很多年前对我的意义。 66年前,当我来到美国时,我的英语说得有限。我参加了教堂的一个青年团体,由一位年轻的学生牧师带领。 他很快就注意到我很孤僻,但在他说了几句带有善意的话后,我便开诚布公告诉他我对我学习成绩的忧虑,也告诉他我很难跟上我的课程。 后来他引用了马太福音28章20节,告诉我耶稣正在亲自对我说话,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他总是与我同在。我深受鼓励,信心倍增。 从那天起,我脸上多了微笑,并向学校里的朋友敞开心扉。当我准备考试或项目时,我知道我不必独自完成——耶稣会与我同在。 回顾这些记忆,我打电话给我的孙女,告诉她她所绣的经文多年前对我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我能够与她分享耶稣的应许给我的生活迄至今日所带来的改变。 祷告 亲爱的天父,感谢你赐下耶稣作为礼物。 让我们有机会向我们的朋友和家人施助,并告诉他们你的爱和恩典的特殊礼物。 阿们。

十二凡人(第七章 拿但业——心无诡诈的使徒) (4)

约翰·麦克阿瑟   腓力对他说,他“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耶稣”是当时犹太人中常见的名字——耶书亚的亚兰文拼法,也就是旧约中的约书亚 ,其义为耶和华是拯救(“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腓力用了“约瑟的儿子”作为耶稣的姓氏——耶稣巴约瑟,(如约1:42节里,耶稣称呼彼得为西门巴约拿,意思是约拿的儿子西门。在耶稣以及更早的时期,犹太人没有姓——译注)来称呼耶稣,正如他的朋友拿但业可以称为巴多罗买一样。在当时人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辨称普通的人。(与希伯来文化相比,现代的姓氏也有一些类似处,如Josephson——约瑟夫逊或Johnson——约翰逊等,从历史的沿革来看,父亲的名字演变成姓氏还真不少见——见译注)。   从腓力的话语里似可听出一些令人吃惊的意思,“你想不到吧,那个拿撒勒人,木匠约瑟的儿子正是弥赛亚。” 他的偏见   46节经文让我们对于拿但业的性格会有个深入的了解。尽管他是一个热爱读经而且努力追求神之道的人,也尽管对于神的话语勤奋学习,诚心信靠和乐于委身,但毕竟还是人,所以难免会有偏颇之处。所以他的回答是,“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   他本应这样说,“我读过圣经,就像弥迦书说的,弥赛亚应当是从伯利恒(弥迦书5:2)出来的,而不是拿撒勒。”也或者会这样说,“咳,腓力,没有搞错吧?弥赛亚总得同耶路撒冷有关啊,因为他要在耶路撒冷掌权啊。”不过他内心深处其实有着一种地域偏见,因此他说,“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   这就不是出于理性的推理或圣经的思考,而是出于狭隘或偏执的观念,显示了拿但业对于拿撒勒有一种地域上的偏见。事实上,迦拿也同样算不上是个声名显赫的通都大邑,就算到了今天,情形也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除非你想要去看看为纪念当年耶稣变水为酒的故址,大概不会有人想要去那儿。迦拿就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而拿撒勒至少还是地处交通要津,也是从地中海到加利利地区旅人们的必经之地,也是往返于与黎巴嫩和耶路撒冷间商旅的主要线路之一。而迦拿则不然,它只在小岔路上。因此各方面都及不上拿撒勒并不能解释拿但业的地域偏见,他对于拿撒勒的不认同似乎反映了当地人与拿撒勒之间的某种冲突。